記者近日從南京林業大學獲悉,該校曹文煊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和科學研究,成功開發出多功能農藥納米載體,可使農作物增產減藥,每畝減少成本上百元,幫助農戶真正實現綠色高效生產。“我們的創業夢始于2020...
記者近日從南京林業大學獲悉,該校曹文煊團隊通過技術創新和科學研究,成功開發出多功能農藥納米載體,可使農作物增產減藥,每畝減少成本上百元,幫助農戶真正實現綠色高效生產。
“我們的創業夢始于2020年。”團隊負責人曹文煊回憶道,“當時我們意識到,傳統農藥在使用過程中存在控釋性差、附著力低、分散難等問題,導致農藥過量使用,進而引發環境污染、病蟲抗性增強和農藥殘留等一系列問題。”曹文煊在本科期間對納米材料有深入研究,他受到藥物膠囊控釋機理的啟發,萌生了利用納米技術提升農藥利用效率的想法。
經過四年的潛心科研和反復試驗,團隊在2024年成功成立公司,并推出了首款多功能農藥納米載體產品。這一產品基于纖維素和多酚類物質,通過獨創的改性和自組裝技術,解決了農藥控釋性差、附著力低、分散難等行業痛點。
“我們的產品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技術迭代,而是一場顛覆性的創新。”團隊成員陳霜介紹道,多功能農藥納米載體以粉末狀形式呈現,具有高效釋放、精準噴灑和自然降解的優點。
具體來說,產品利用高取代技術,使納米載體在酸性條件下實現72小時的緩控釋,釋放率高達97%,確保藥物在植物患病區域精準釋放。同時,通過多酚類物質自聚包裹技術,提升了藥物的附著力,使藥物能穩穩黏住液滴,避免大量流失。此外,應用兩親性分子自組裝工藝,進一步提高了載體的分散性,使其在水中穩定分散,實現高效施藥。
團隊不僅在實驗室內取得了技術突破,更在實際應用中驗證了產品的效果。在河南省商水縣小麥種植基地,負載殼寡糖的產品用于治療紋枯病,農藥使用量降低32%,每畝地節約用藥和人工成本98.6元;在儀征市水稻種植基地,負載咪鮮胺的產品治療稻瘟病,每畝結實率提高23.8%,畝產量增加10.7%;在南京盤城葡萄種植基地,產品顯著降低了農藥殘留,相較于國家標準減少62%。
“我們的目標是推動綠色農業的發展,讓更多人‘吃得安心、吃得更好’。”曹文煊表示,團隊計劃在2025年啟動融資,2026年進行產品優化研發,2027年全面開發市場,2028年探索新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市場。團隊還積極參與納米農藥相關研討會,通過校友會和政府等渠道進行營銷推廣,不斷擴大影響力。
通訊員 馬文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