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心眸之光”社會實踐團隊一行師生14人,在學校建校九十華誕來臨之際,到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前身的國立江蘇醫院舊址),重走抗戰期間學校西遷辦學路,探...
日前,南京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心眸之光”社會實踐團隊一行師生14人,在學校建校九十華誕來臨之際,到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前身的國立江蘇醫院舊址),重走抗戰期間學校西遷辦學路,探尋學校人文精神。
在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全國勞?!薄⒃洪L張培林老先生帶領實踐團師生參觀南京醫科大學前身國立江蘇醫學院舊址。在國立江蘇醫學院舊址碑文前,張院長深情回顧學校西遷重慶北碚的艱苦歲月。“這座兩層教學樓后來一直是作為我們九院的住院樓,曾一度被列為危房,并被要求拆除。我知道后,第一時間向政府部門反映,在書面報告中詳細說明了老教學樓承載了南京醫科大學在北碚的西遷建校歷史,務必從為歷史負責的角度保留這棟建筑。2019年2月,重慶市政府將原國立江蘇醫學院舊址列為重慶市保護文物”。重慶九院老住院樓是南京醫科大學于抗戰時期西遷路上唯一現存完好的舊址。南京醫科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黨委書記陸銘表示,“來到這里,立刻就有種到‘家’的感覺!基于這段歷史,以及保留的舊址,讓我們南京醫科大學和重慶九院根脈相連,我們的聯系也更加緊密?!?/p>
實踐團師生一行參觀與學習了“張培林全國勞模工作室”。張培林在介紹九院的發展歷程時表示,重慶九院最早的院區就是從國立江蘇醫學院舊址開始,后經多年的艱苦奮斗,不斷進行改革建設,取得數十項國家級榮譽。陸銘介紹了南京醫科大學的建校歷史、辦學成就以及附屬醫院專業優勢,希望雙方就臨床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醫療資源互助共享等領域加強交流合作。會上,雙方簽訂共建協議,建立“南京醫科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推動雙方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平臺建設,為后續人才交流、醫學資源共享奠定良好基礎。
實踐團師生深入重慶市檔案館,現場查閱當年學校西遷北碚的辦學歷程;看望了畢業于國立江蘇醫學院附設高級護士職業學校的96歲高齡的薛世英校友,一起回顧了在北碚艱苦的辦學歷史與求學歲月。
此外,實踐團師生結合南京醫科大學“為民辦實事”之千村萬戶健康行“光明未來”“初心向黨”專項行動,聯合重慶九院醫生開展“義診+宣講”為特色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北碚區天生街道奔月路社區居民一線,聯合開展了近視、白內障、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慢病的義診活動,為社區群眾提供慢病防治咨詢,進行慢病管理的科普宣傳,為社區群眾現場零距離答疑解惑。“我們非常希望更多優秀醫生能到社區來,讓老百姓少去大醫院,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好醫生”,前來的社區居民表示道。
活動現場,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二分院副院長、天生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何雄偉介紹了“家庭醫生”簽約社區服務模式,用專業的醫療技術和貼心的人文關懷,“但是社區醫生整體水平不高,非常需要知名醫院知名專家的支持和指導,逐步提高社區醫生診療水平,讓社區居民‘足不出戶’享受到便捷、連續、個性化的醫療服務,不斷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據悉,南京醫科大學“心眸之光”實踐團隊是江蘇省級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團隊自2016年起,先后獲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等20余項國家級、省級榮譽。
通訊員 田榮川 孫程 王宇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校對 李?;?/p>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