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0日下午,南京工業大學在江蘇省膜科學技術研究所舉行第八屆“探·智”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懇談會。
2023年12月30日下午,南京工業大學在江蘇省膜科學技術研究所舉行第八屆“探·智”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懇談會。
該校校長蔣軍成教授向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日本、德國、丹麥、瑞典等國家和地區的世界著名高校及科研機構的34位青年學者拋出誠意十足的“橄欖枝”,“相信你們一定能在南工大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屬’,你們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蔣軍成還在歡迎辭中,簡要介紹了該校將人才強校作為第一戰略,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全力構筑近悅遠來的人才高地的相關政策。
“南京工業大學的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代表材料化學工程領域國家水平、擁有國際話語權的平臺,加盟南工大獲得國家級平臺的加持,會大大有利于我們人才的成長。”一位來自工程技術領域世界排名前10的海外高校的博士后楊慶鑫表示,南工大的平臺和團隊對于他未來開展科研攻關具有非常強勁的吸引力。
“我們學校早在1993年就率先在職稱評審中設置了‘綠色通道’,給當年30歲出頭的四位優秀青年教師破格晉升為教授。”南工大副校長凌祥表示,該校對青年人才發展的高度重視,始終將青年人才作為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四位青年教師中的兩位教授后來成長為院士,徐南平院士便是其中之一。”徐南平院士正是此次懇談會舉辦地點——江蘇省膜科學技術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在這個園區,徐院士帶領大家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無機膜工業產品生產基地,也獲得了無機膜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
如何切實地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成果?針對青年學者的提問,南京工業大學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李衛星介紹說,該校組建學術團隊,不斷產出原創成果,并借由研究所組建創業團隊從事原創成果的“二次開發”,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按照‘一所兩制’模式,我們已孵化衍生出了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據南工大人事處處長王曙光介紹,較之以往全球直播的大型國際論壇形式,南工大這次的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創新了交流方式,青年學者們直接與學院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面對面交流、一對一答疑,凸顯“小而精”,真正打通人才與學校供需匹配的“最后一公里”。 “學校2023年度已舉辦2場‘探?智’主論壇、1場國內名校行和10場海外分論壇。”“南京工業大學這次的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形式是我以前未體驗過的,很有‘圍爐煮茶’的感覺,校長和我們的距離已如此的近,讓人覺得很親切。”一位參加懇談會的青年學者邸安頔這樣說。
據悉,“十三五”以來,南京工業大學有兩位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6項,入選教育部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2項,在《科學》《自學》正刊發表論文15篇,膜技術、“生物+”技術、光電材料理論與技術、化工本質安全與風險防控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產生了千億級經濟效益和顯著社會效益。
江蘇省委組織部、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人社廳有關領導也與青年才俊展開了交流,期待各位青年才俊能留在江蘇、早擔大任,緊跟世界科技前沿,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為“強富美高”新江蘇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通訊員 盧藝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