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為進一步落實中國和南非農業領域合作與交流工作,增進中南兩國人民互相了解和友誼,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豪登省中南(非)婦女與青年魚菜共生培訓班。本次培訓受南非婦女青年與殘疾人部、南非...
8月16日,為進一步落實中國和南非農業領域合作與交流工作,增進中南兩國人民互相了解和友誼,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舉辦豪登省中南(非)婦女與青年魚菜共生培訓班。本次培訓受南非婦女青年與殘疾人部、南非農業土地改革與農村發展部委托,由中非中小農協會、江蘇省農業國際交流協會主辦,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承辦,培訓的成功舉辦為推進兩國進一步加強農業產業合作、分享農業發展經驗、交流農業先進技術發揮了積極作用。
作為江蘇省農業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長單位,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始終堅持開拓創新,積極響應促進金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打造對話和信息平臺、推動職業教育合作走深走實的倡議,共同應對教育領域挑戰、助推各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學校依托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魯班工坊建設聯盟,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職業教育研究會等平臺,致力于探索國際農業人才輸出之路,服務“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構建“海外中心+雙創素質+雙技能力”的國際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在剛果(布)、印尼等國建立農業科教服務中心和培訓中心,面向“一帶一路”國家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培養本土化農業技術人才。
全力構建海外農業科教服務機制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主動對接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部門、在蘇“走出去”農業企業等,探索海外農業科教服務中心(鄭和中心)海外辦學及培訓模式。學校參與蘇州市友城項目建設,聯絡剛果(布)黑角市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2017年參與剛果(布)黑角市農業產業建設和農業技術技能培訓項目,2021年建立中剛地方農業遠程科教服務中心(鄭和中心)。
學校還與“走出去”農業企業合作,先后與江蘇吉打邦農林生態產業園建設發展有限公司、雙馬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簽署海外校企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員工培訓、技術研發等方面開展合作。2019年,學校在印尼建成農業培訓中心,負責企業員工培訓。2022年,學校與印尼合作建立學院(籌),持續開展一帶一路“中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截至2023年,共開展農業種植、食品安全、“互聯網+”等主題“中文+職業技能”培訓活動27場,培訓學員1662人次,輸出農業專業課程標準2項。
大力培養國際農業技術技能人才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面向“一帶一路”國家開展農業技術人才培訓,組織開展剛果(布)地方農業技術骨干培訓、東盟國家熱帶花卉園林景觀研修、世界園藝博覽會“中國唐園”“中國華園”技術管理研修、“一帶一路”園林營造國際培訓等項目。
依托海外科教服務平臺和基地,學校拓展本土化農業培訓項目4個,培訓農業技術技能人才703人,來自農業“走出去”企業及當地政府和研究院所,解決當地高素質人才短缺問題。海外農業科教服務中心培訓人數逐年提高,培訓滿意度穩步提升,為拓展更多農業援外項目,擴大培訓規模,維持培訓項目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自2018年起,學校已面向11個國家招收153名農業類專業來華留學生。多數留學生畢業回國后進入中國“走出去”企業及當地政府農業部門從事管理、技術等工作,其中3名中剛聯合培養留學生回國后被黑角市政府聘用,繼續為中剛農業交流貢獻力量。學校注重留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建立國際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了一批投身農業國際貿易的創業青年,首批印尼籍留學生畢業后成立自己的國際貿易公司,立足當地并計劃延伸到更大的國際市場。
持續輸出國際農業職業教育標準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參與教育部農業國際合作項目,與中航國際合作輸出課程和實驗室建設標準。學校依托多個平臺,開發農業技術專業國際化課程標準13個,制定培訓標準6個,并在剛果(布)地方農業技術骨干培訓班、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中文+職業技能”培訓等項目中推廣應用。
學校多次承接國際頂級園藝園林展覽布展任務,并屢創佳績。2012年“中國園”榮獲第六屆荷蘭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最高獎“綠色城市獎”,2014年“江蘇園”榮獲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最高獎,2016年“中國華園”榮獲土耳其安塔利亞世界園藝博覽會最高獎“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大獎”和組委會國際室外展園金獎。2022年,學校主持設計、建造、養護的“中國竹園”,榮獲2022荷蘭世園會組委會室外展園銅獎(室外展園總分第3名)和最佳體驗獎,農業職業教育的成果在國際舞臺上綻放著奪目的光彩。(許建生 楊振)
來源:《新華日報》 2023年8月25日 第5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