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省教育廳與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共同印發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進高校試點工作方案》,在16所高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試點工作。6月15日,省...
/ 編者按
去年7月,省教育廳與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民宗委共同印發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進高校試點工作方案》,在16所高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試點工作。6月15日,省委教育工委在南京召開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會。各試點高校結合本校實際,采取扎實舉措,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即日起,“江蘇教育發布”開設專欄,分享試點學校的經驗做法,跟小編一起來看吧——
蘇州大學
四維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
1
一是重責任提站位,
組織領導有高度。
一是重責任提站位,組織領導有高度。成立領導小組科學謀劃,將其納入年度工作要點和綜合考核。
▲ “初心燃夢,奮斗鑄魂”——蘇州大學2020年學生標兵宣講團“宣講周”活動閉幕式
2
二是重思想育新人,
宣傳教育有向度。
立足黨史學習教育、黨的二十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依托“鑄魂逐夢”工程、東吳大講壇等開展宣傳教育。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用好融媒體建設特色網絡教育資源。
▲ 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文藝晚會
3
三是重內涵建品牌,
實踐創新有亮度。
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石榴花開 情溢東吳”等精品活動;依托“成長陪伴計劃”等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幫扶活動;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校創建。
▲ 蘇州大學輔導員“丹心”微黨課評比決賽暨黨史學習教育輔導員宣講團成立儀式舉行
4
四是重理論厚基礎,
理論探索有深度。
組織專題研討會、設專項課題,發表相關成果近40篇;成立蘇州大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中心。
▲ 舉辦“禮頌百年 青春向黨”民族音樂會
南通大學
1
堅定政治站位,
提供堅強保障。
學校黨委專題研究制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工作部署會和統戰工作例會,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二級黨組織黨建工作責任制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統戰條例專題學習會
2
建立聯動機制,
凝聚強大合力。
與南通市統戰、民宗等部門,建立多方聯動工作機制,定期溝通聯系,密切配合協作。各單位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與南通市委統戰部、南通市民宗局多家單位聯合發起靜海講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講座4期。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講座啟動儀式
3
全面宣傳引導,
營造濃郁氛圍。
與新疆伊犁州伊寧縣、青海海南州貴德縣結成對子,通過研支團支教促進民族融合。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西部少數民族青年中國畫創作人才培養項目”全面實施,來自中西部蒙古族、白族、回族等12個民族的20名少數民族青年中國畫創作人才參加培訓。學校舉辦“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全面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在全校范圍內營造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濃厚氛圍。
▲ 召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活動協調會
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緊扣主線,聚合力廣宣傳。細化工作方案,構建多維度、全覆蓋的一體化推進機制,多部門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常規教育與主題教育協同推進、線上線下同步融合的宣教格局。
▲ 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之“我們的節日 · 端午”主題活動
融合發展,強載體拓渠道。將實踐活動與學校省級傳統文化基地建設相融合,建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及“籽籽同心”社團等新平臺,實踐基地群“規模效應”初顯,組織開展“禮敬中華傳統文化”系列活動20余項。
▲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 同心長廊
務實創新,創品牌強實效。依托專業優勢,打造“紅石榴”工作室、民族區域特色電商直播間、“金種子”孵化平臺等高質量特色品牌,開展京東電商直播助農少數民族專場等活動,精準服務,以務實成效助力少數民族學生就業。
▲ 紅石榴工作室—京東電商直播助農少數民族專場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
“三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校園——
1
聚焦思想教育,
筑牢“壓艙石”。
一是加強課程建設。以思政課程為關鍵點,另外開設校本課程。二是加強實踐教學。充分發揮紅色基地、文博展陳等育人作用,打造“沉浸式”第二課堂,開展“四史五觀”教育,增強“五個認同”。
▲ 新疆班師生暢游西游樂園 感受傳統文化
2
聚焦文化建設,
下好“先手棋”。
以“黨建+中華文化”為著力點,用文化浸潤民族團結。發揮宿舍宣傳欄、校園廣場等陣地作用集中展示新中國發展歷程,講好民族故事,開好民俗展覽。
▲ 瞻仰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
3
聚焦主題活動,
激活“新引擎”。
以重大紀念日為著力點,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傳承紅色基因”等紅色主題活動,通過民族進步主題班會、先進典型宣傳會,潛移默化中讓團結意識入腦入心入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書寫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篇章。
▲ 組織學生參觀周恩來紀念館
來源:統群處、文中各高校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