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種植的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金銀花喜光,生長期要充分見光,要種在沒有遮擋的區域。”在南京醫科大學的一堂勞動實踐課上,藥用植物學陳立娜教授正在指導學生如何正確栽種金銀花...
“今天要種植的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金銀花喜光,生長期要充分見光,要種在沒有遮擋的區域。”在南京醫科大學的一堂勞動實踐課上,藥用植物學陳立娜教授正在指導學生如何正確栽種金銀花。你以為這樣的畫面難得一見,事實上,只要有時間,該校藥學院的學生就會來自己的“責任田”打理親手栽種的植物。近日,“勞動課”是社會關注的熱點。新時代,如何做好大學生的勞動教育,南京高校早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培養模式,通過開辟勞動教育基地,設置形式各樣的創新勞動教育課,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順便把專業知識也學了,實現知行合一。
田間地頭開展科學實驗
種植基地培育出一草一木
種植土翻耕、播種育苗、發酵生物肥、采集樣本到實驗室觀察……在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食農食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內,一群大學生正忙得熱火朝天。“我們自己種的郁金香開花了,雖然受土壤條件、肥料供應等因素的限制,花的顏色、形狀都不是太好,但是自己種的感覺就是最美的。”提及種植在基地內的一草一木,輕化2102班的王芮顯得格外高興。
為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養成勞動習慣,食品與輕工學院建立了勞動基地,帶領學生應用專業所學從事生產性勞動實踐,進行草藥、果蔬、鮮花種植、開展科學對比實驗、運用生物技術和微生物菌劑進行土壤的改良和測試。
“本來這里是一片占地約200平方米的土坡,經過學生幾個月的勞動,目前呈現三個階梯的種植區。”南工大食品與輕工學院教師馬慧子介紹,第一階梯計劃將這里建設成學生研學區,第二階梯計劃建設成中藥種植區,第三階梯計劃建設成果蔬種植區。“未來,等到種植基地作物成熟,學生們也會像自己的師兄、師姐一樣釀制枸杞果酒、制備果蔬花青素、研究助農菌劑等,不同的是,所有的原材料將來自學生自己的‘種植基地’。”
“甜瓜種子清洗、晾曬、催芽后再播種,可以提高存活率”“秧苗種下去,水要澆透,這叫‘定根水’”“試試在葉子上噴一點我們學院研發的聚谷氨酸來抗旱抗逆”……以勞動教育實踐開展為契機,食品與輕工學院聘請了一批包含專業教師、校外專家、園林工人、專職輔導員在內的實踐指導教師。學生們不僅從園林綠化科的劉師傅那里學到了不少種植技巧,還將學院研發的微生物菌劑應用到實踐中,在田間地頭做起了科學實驗。
“‘食農食育’勞動教育實踐是學院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創新實踐,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讓人才培養更能服務經濟發展和國家需要。”食品與輕工學院院長胡永紅說,自基地建設以來,學院已經累計開展十余次實踐課程,一批熱愛食品科學的學生累計勞動近80小時,面向學校教職工免費供應了一批新鮮蔬菜。
變身后勤工作人員,角色互換中獲得新技能
綠化工、物業的值班員、保潔員、超市收銀員……每年的5月是南京醫科大學一年一度的“勞動月”,學生們紛紛“上崗”,成了校園里的后勤職工:食堂里,學生們換上工作服在收盤清潔處監督大家進行“光盤打卡”,幫助完成垃圾分類;宿舍樓中,同學們跟著生活老師學習解決整理內務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輕松學會收納整理、手工縫補。
記者了解到,南醫大積極拓展后勤勞動育人模式,依托資產經營公司,充分利用后勤資源和人才優勢,以宿舍、食堂、校園為教育平臺,不斷探索實踐課程建設體系。后勤服務中心聯合教務處開設了公共選修課“后勤生活課堂”,包括“廚藝大講堂”和“生活小課堂”,總計10個專題30堂課。“后勤生活課堂”中最受歡迎的要數“廚藝大講堂”,食堂的大師傅們精心設計烹飪教學內容:牛軋糖、月牙蒸餃、藕帶蝦仁……上課前由老師們提前準備好各類食材,讓同學們快速掌握一些基本的烹飪知識和技巧。作為一門實踐課,課前預習、現場演示、學生實操、老師點評4個步驟一個不少。
“在實踐課上,可以親自操刀上陣,給我們上烹飪課程的,都是后勤頂級大廚。良師出高徒,僅僅一節課的時間,我就學會了做紅燒肉,享受了制作美食的快樂。雖然是第一次制作,但是大家都對我的廚藝贊不絕口,我感覺很自豪和幸福。”幾次勞動實踐課下來,南醫大五年制臨床專業學生趙雨瀟意識到,此前對勞動的理解過于簡單,“學校開設的勞動教育課程不僅僅只是簡單讓我們學會掃地、做家務。通過理論課和實踐課,我認識到勞動的過程也是自身專業技能歷練、意志力培養鍛煉、個人價值實現的過程。”
南醫大資產經營公司殷建偉介紹,在后勤生活課堂,學生們勇于動手,感受勞動的樂趣。“經常有學生上完課跟我說自己之前從來都沒有燒過飯,現在還可以回家給父母展現一下自己的廚藝,這是一種溫馨的傳遞。我們也希望他們在學校里面不只能學習到知識,還能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與中小學生不同,大學生勞動教育更注重專業引領
“勞動只是手段,在勞動中發掘對學生有價值的東西,讓學生未來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立足,才是勞動教育的應有之義。”南醫大藥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馮江表示,結合學校特色,南醫大將專業課程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設立了藥學院勞動教育基地,獨特的藥材種植活動中將書本上難以記憶的藥用植物與實物相結合,把科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極大地支撐了中藥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專業。“目前,藥用植物園種植了金銀花、板藍根、枸杞子、益母草等上百種藥用植物,從育苗、種植、養護、采摘,到實驗室清洗、烘干、消毒、裝裱,直至最后制作成為美麗的標本或產品,每一節課堂他們都會收獲別樣的驚喜。”
“未來,學院還將進一步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將科研產品用到田地里,將論文寫作帶到基地來,把專業所學應用到醫藥的研發、生產,食品的生產、加工,農業的種植、改善等多個方面,培養大學生強農興農的使命感和愛農知農的責任感。”胡永紅表示,同時,大學生廣泛參與勞動,可以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同頻運轉中迸發出更多靈感,更好地促進專業學習和個人發展。
“大學勞動教育更要強化學生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建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創造性勞動意識的培養。”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組組長、南京師范大學勞動教育研究院院長顧建軍教授認為,高校在進行勞動教育的探索道路上,可以通過專業實習、創新創業、志愿服務以及日常生活勞動等進行勞動教育,通過勞模大講堂、能工巧匠面對面等活動,形成積極勞動文化氛圍。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何潔 實習生 廖馨怡
來源:《南京日報》 2022年5月12日 B03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