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等一系列歷史性文件的頒發,有力地推動了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全面崛起。
改革開放時期的南京教育
(1979—2000)
四、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
2.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事業快速發展(1986—1995)
《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等一系列歷史性文件的頒發,有力地推動了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全面崛起。
1986年7月,中央召開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國性的職業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南京市乘著這股東風,采取“邊鞏固、邊發展”的方針,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積極創建職業學校,爭取辦一所,鞏固一所,辦好一所,并逐步擴大學校的規模,辦出特色,高質量地培養中初級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1991年1月,《中國教育報》連續發表兩篇關于南京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報道,極大鼓舞了南京市職業教育工作者,有力推進了南京職業教育新一輪的改革和發展。1992年開始,南京出現民辦職業學校,形成職業技術教育多元化的格局。
這時期,南京職業教育發展已形成3個特點:一是辦學模式多樣,既有中等職業教育,又有初等職業教育,還有普通中學的初三、高三分流,走出了國家、企業、社會團體、集體和個人都來興辦職業教育,職前與職后、職教與成教、普教相互滲透的新路子。二是職業教育內部改革進一步深化,全市積極推進雙證書制度;職業教育積極走產教結合之路,尤其在農村,農科教三結合擴大為“農科教工貿”多元結合,對當地鄉鎮農戶致富起了帶頭和推動作用。三是招生辦法更加靈活,在執行招生計劃時,擴大了學校的自主權和自費生比例。
到1995年,全市有職業高中、職業中專共242所(含附設職業班的普通中學),在校生43 208人;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人數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65%,提前達到《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提出的目標。1992年,南京有3所被認定為江蘇省(國標)省級重點職業中學。重點職業中學的建成,從整體上提高了南京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水平,使南京職業中學辦學條件和服務功能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在這一發展時期內,普通中專學校數量繼續增長。至1995年,南京地區部、省、市屬普通中專為34所(含3所高等專科學校中專部)。在對中專學校的管理上,繼續搞好教育評估工作和重點學校建設。1991年,南京市委教育衛生部和南京地區中等專業學校協會受省教委委托,對15所普通中專進行了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評估檢查。通過評估檢查,促進了各校辦學條件的改善、教學質量的提高。1993年,經省政府批準,南京市有11所學校被確定為省級重點中專校,占全省38所省級重點中專校的30%。這一時期,各校堅持多種形式辦學,逐步面向社會辦學,開始重視為地方經濟發展多做貢獻。同時,隨著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穩步發展,普通中專開始逐步壓縮招收高中畢業生所占的比例。
技工學校繼續發展,并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1986年,市勞動局為加強學校管理,制定了“六好”標準(組織領導好、教工隊伍好、完成任務好、學校管理好、教學及實習條件好、精神文明建設好),組織開展了檢查評比,使各校領導班子得到了加強,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1988年開始,技校畢業生由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由于技校招生計劃是根據南京市經濟發展需要和勞動力需求確定,加上學生已具有獨立操作技能,歷屆畢業生當年就業率都在96%以上。1991年,全面實行“兩證制”(畢業證、技術等級證書),對全市31所技校43個專業的畢業生進行了3級技術等級考核,對考核合格的學生,由市勞動局發給相應的技術等級證書,作為擇優上崗和上崗后確定工資待遇的主要依據。1993年起,南京市技校的招生計劃由指令性改為指導性。由市勞動局向各校下達指導性招生計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第三產業興起、社會分工細化,這一時期南京市各技校在課程設置中加強了文化基礎課、專業理論課,陸續在各專業增開了英語、計算機教育等課程。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