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2018年中考數學試卷以“課標”為依據,以“教材”為題源,充分體現“遵循課標,緊扣課本,重視能力,貼近生活,控制難度”的五大命題原則,在傳承近幾年命題風格的基礎上,適度創新,呼應南通市中考命題改革,有利于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點評人:袁亞良(南通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南通市2018年中考數學試卷評析
南通市2018年中考數學試卷以“課標”為依據,以“教材”為題源,充分體現“遵循課標,緊扣課本,重視能力,貼近生活,控制難度”的五大命題原則,在傳承近幾年命題風格的基礎上,適度創新,呼應南通市中考命題改革,有利于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對我市初中數學教學有著很好的導向作用。
畢業與選拔相匹配
全卷充分凸顯了中考水平測試與選拔考試的雙重功能,既關注了“四基”的全面考查,又注重了“四能”的考查,整體難度與近三年基本一致。三種題型分別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設置,一方面選擇題前八題,填空題前六題,考生一般稍作思考就能得到答案,解答題前六題也是考生熟悉的常規題型,即使較難的解答題也是分步設問,步步深入,梯度明顯,且解題思路自然,入口寬;另一方面選擇題、填空題最后一題及26、27、28最后一小問,需要考生具備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整份試卷很好地體現了“坡度緩、尾巴翹”“難度分散、螺旋上升”的特點,既確保了大多數考生能得到理想的分數,又保持了一定的區分度,真正考出實際水平。
傳承與創新相融合
試卷一方面傳承了南通歷年來注重初中數學主干知識和思想方法全面考查的特點。突出了一個“通”字——解題方法強調通性和通法,沒有繁、怪、偏、舊的試題。另一方面又在數學核心素養考查這方面做出了積極而有意義的嘗試。體現了一個“新”字——主要在呈現方式上進行適當的整合與創新。如第15題以古代數學名著《算學啟蒙》為載體,滲透數學文化,考查方程應用;第23題將數據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的過程進行了有效整合,考查獲取信息、作出判斷等統計觀念;第26題避開了二次函數與幾何相結合的考查情況,重點考查了二次函數的頂點坐標、對稱軸與函數圖象的平移、最值;第28題以教材“最短路徑模型”構造新定義,考查定義的理解、運用和探究等,這些試題使傳統試題更具新意和活力。
減負與增效相呼應
試題在“減負與增效”的導向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一是充分體現了“依據課標與緊扣教材”的基本命題思路,強化了一個“本”字——28道題的命題素材全部來源于課本,或進行改編,或進行原創,每道題都以具體的課標要求為依據和對應的課本原型為背景。對引領南通初中數學教學立足教材、擺脫題海起到了正確的導向作用。二是呼應了我市“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十二字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深化了一個“活”字——整份試卷重點考查了“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用數學的思維去想、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如算法、算理的理解,主干知識形成的過程與方法,信息的獲取、理解與運用能力,以及在以上過程中所獲得的學習能力和最終獲得的學力。對引領一線教師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斷追求“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