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作文,基教研專家認為,兩個題目仍然是命題作文,題意明確,言簡意豐,話題既貼近考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又能引導他們思考自身成長和國家發展。與此同時,兩個題目也與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
6月7日上午11點半,2024年高考首門科目語文落下帷幕,高考作文一如既往引起眾多網友的關注。
今年,北京高考大作文仍為二選一,考生可以“歷久彌新”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或者以“打開”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微寫作部分則是三個題目選擇其一即可。北京卷作文難度如何?該怎么破題?北京教育考試院的專家以及多位基教研專家對高考作文題目進行了點評。
大作文與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呼應
針對大作文,基教研專家認為,兩個題目仍然是命題作文,題意明確,言簡意豐,話題既貼近考生的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又能引導他們思考自身成長和國家發展。與此同時,兩個題目也與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巧妙呼應。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分析,“歷久彌新”的“久”指時間之久,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事物未能承續、逐漸消失;而有些事物,經歷歲月的淘洗、磨礪而煥發出新的活力,更加熠熠生輝。該專家分析,作文用導語提示題目的意思和寫作的話題,列舉了“古老的經典”和“杰出的思想”兩個例子,以“常讀常新”和“常用常新”相對應,“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亙古常新”則進一步引導考生不僅可以把文學、藝術、思想等作為話題,更可以把視野擴大到民族精神層面,關注中華民族的歷史與現實的活力與更新,思考中華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具有恒久生命力的內在原因,從“歷久彌新”的意義、方法、價值等多個角度進行寫作。
如何破題?專家表示,考生可基于教材“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中華傳統文化專題研討”等任務群的學習,聯系已有經驗,實現課內外遷移,在表達與思辨的融合中深入思考:什么樣的“經典”“思想”和“精神”才能更顯價值,這些“經典”“思想”和“精神”何以保持這樣旺盛的生命力,那些未能傳承的事物對今天的我們有何啟示,等等。
基教研專家也表示,“歷久彌新”是生活中常見、常用的成語,以此為題作文,考生應該感覺十分親切和熟悉。作文導語中“古老的經典”“杰出的思想”“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從題材角度給出的提示,引導考生思考什么樣的經典、思想、文化、精神、品質能夠歷久彌新;“常讀常新”“常用常新”中的“讀”與“用”,是在提示事物能夠經歷長遠而仍然能充滿活力、生生不息的原因、條件和方法,引導考生思考“久”與“新”之間的關系。
寫“打開”主題記敘文,可從后面補充賓語入手
記敘文該如何寫作?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打開”一詞的語義淺顯,作為動詞,后面可根據所補充的賓語的不同而引出豐富的話題。導語提示了三種情境:“個人成長需要打開視野,人際交往需要打開心扉,科技創新需要打開思路”,并以開放式結尾提示學生可以自由展開聯想。
“三種提示的情境由小到大、由近及遠,既包含學生個人成長經歷,又延展到國家科技創新的前沿話題;既引導學生快速建立生活經驗與作文題目的關聯,又啟發學生關注自身生活之外的更多的‘打開’,展現自己不同的視角和對生活的不同體驗,以及在記敘類文本的寫作或創作上的才能。”該專家分析。
基教研專家表示,考生可圍繞為何打開、打開什么、如何打開、打開效果、誰來打開等進行構思行文。試題從“個人成長”“人際交往”“科技創新”三個角度,從“打開視野”“打開心扉”“打開思路”三個方面與前者分別呼應,揭示如何打開的問題。題目關注考生學習基礎、個人健康成長和國家未來發展,有利于考生更好地發揮。
在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看來,兩道作文題,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當前所倡導的對傳統文化進行現代性繼承和再創造的總體精神。面對新時代新環境,辯證的守正創新、主動的求新求變,是保證文明的延續,不懼挑戰開創新局的重要條件,是青年學子要持續思考的重要命題。通過切近時代和生活的寫作任務來傳播理念、深化認識,培養學生積極的心態、自信的精神、健康的情感,是基礎教育的育人目標,也是北京卷的一貫追求。
“朋友圈點贊現象”成微寫作主題之一,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
今年,北京高考語文卷作文微寫作部分仍為三選一,考查角度各有側重。
北京2024年高考語文卷微寫作。
基教研專家分析,第一小題側重考查說理能力。試題要求對“朋友圈點贊現象”發表看法。“朋友圈點贊”具有信息時代的生活特點,話題貼合當下現實生活,體現了語文與時代發展、語文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
第二小題是關于“走進名人故鄉”主題研學活動征詢目的地建議的。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名人故鄉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試題考查關注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也引導教學重視語文與生活的聯系。
第三小題側重于對抒情方式的考查,要求以“月的獨白”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月”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常用意象,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因此,試題帶有廣闊的寫作空間,而“月”的獨白又賦予了“月”人的形象、思維和情感。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也表示,微寫作創設了考生比較熟悉的生活情境,突出對寫作對象、目的和表述方式的關注,“推薦名人故鄉,陳述推薦理由,在開放的空間中,既考查考生學習視野和知識廣度,也考查符合情境特點的構思和邏輯表述。”
點評專家:
夏宇 高級教師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張曉毓 高級教師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張小屹 高級教師 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鳳瀟 高級教師 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周曼云 正高級教師 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
北辰 北京教育考試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