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城濟南,一所充滿朝氣的學校正以破竹之勢改寫著當地教育格局。濟南市天橋區黃河實驗學校自2017年建校以來,以“十二年一貫制全寄宿”的獨特定位,在八年間實現學生數量的規模跨越,更在教育質量上實...
在泉城濟南,一所充滿朝氣的學校正以破竹之勢改寫著當地教育格局。濟南市天橋區黃河實驗學校自2017年建校以來,以“十二年一貫制全寄宿”的獨特定位,在八年間實現學生數量的規模跨越,更在教育質量上實現“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跨越式發展。
這所斥資10億元打造的現代化校園,以“為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核心理念,通過構建“三高師資支撐、多元課程浸潤、全環境育人”的特色體系,正在成為濟南民辦教育的品牌新標桿。
品質立校:
品牌建設才是跨越式發展的密碼
踏入黃河實驗學校的校園,綠意與書香交織,現代化的教學樓、設施完備的體育館、寬敞明亮的圖書館,無一不訴說著這所12年一貫制全寄宿民辦學校的不凡品格。
自2017年建校以來,黃河實驗學校便錨定“打造高質量、高品位、有特色的品牌名校”目標,以“為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開啟了一段教育逐夢之旅。在這里,教育不是流水線式的生產,而是一場精心雕琢的藝術。
學校構建的六大多元課程體系:公民素養課程,培養學生心懷家國;閱讀語言課程,帶學生暢游知識海洋;藝術課程,讓學生在音符與色彩中感受美好;體育課程,強健學生體魄;科技課程,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研學課程,則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小學部24個精品社團更是精彩紛呈,“小百靈鳥”合唱團歌聲悠揚,非洲鼓社團節奏激昂,竹笛社團笛聲清脆,中國畫社團墨香四溢……從科創到藝術,每個學生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茁壯成長。每學期的成果展示會上,孩子們自信地展示所學,團隊協作的火花在此迸發。
中學部的教學同樣亮點十足。清晨,“激情早讀”的瑯瑯書聲喚醒校園;課堂上,“學案導學,小組合作”的模式讓學習充滿活力。作業分層、輔導分類,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節奏中進步。在這里,沒有被忽視的個體,只有不斷挖掘潛能的學子。
學校的育人智慧,還體現在豐富多元的活動與貼心的管理中。“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英語節、科技節”輪番登場,為學生搭建起廣闊的展示舞臺;“主題教育”“激情教育”和“榜樣教育”,如明燈般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雙班主任制的三全管理模式,從學習到生活,從身體健康到心理健康,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
數字最能見證學校的成長。建校之初僅有238名學生,到2025年已匯聚5000多名學子。這份規模的跨越,是學校教育質量的有力證明,更是家長們用信任投下的“選票”。八年時光,黃河實驗學校用扎實的行動,走出了一條特色育人之路,成為泉城教育的一張亮麗名片,托舉起萬千學子的未來與夢想。
三高師資與特色課程:
構建優質教育的核心支撐體系
教育質量的根基在教師。自建校起,黃河實驗學校便錨定“高學歷、高職稱、高要求”的“三高”師資標準,通過“選優生、聘名師、培骨干”三條路徑,全力鍛造硬核教師隊伍。這份對師資建設的執著投入,也成為學校快速崛起的核心密碼。
走進黃河實驗學校,亮眼的師資陣容便是學校人才戰略最直觀的體現。小學部60名教師均畢業于知名高校,15位核心骨干教師教齡都在十年以上,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初中部95名教師中,23人擁有碩士學歷,占比達24.2%,20位區市級教學骨干引領教學創新,還有1人斬獲省級優質課一等獎,3人榮獲市級優質課二等獎。而高中部更是精英云集,不僅有北大碩士、博士各1人,29名碩士、36名重點院校本科生,23名專家型名師更是撐起了學科發展的大梁。這種學歷與經驗并重的師資結構,在濟南民辦學校中名列前茅。
師資隊伍的持續精進,離不開系統化的培育體系。“青藍工程”讓青年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結對;“先導課”制度中,骨干教師率先垂范,年輕教師緊跟其后,在觀摩與實踐中快速成長;“六統一”教研制度,則從教學進度、教案設計到作業測試等各個環節,保障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初中部教師唐志海開發的《班級管理工具箱》,內含18項實操工具,其中“三步共情法”被納入班主任培訓教材。近三年,學校涌現出15名市級優秀班主任,多篇德育論文榮獲省級獎項,這些成果正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見證。
在黃河實驗學校,優質師資與特色課程相互成就。學校構建起基于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體系,六大課程群、小學部24個精品社團,充分激發學生潛能。中學部推行“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模式,分層教學、分類輔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每年的五大品牌活動,更是為學生搭建起多元發展的舞臺。教學策略上,中學部的全流程分層教學,小學部的“學期成果展示會”,都讓“一生一策”的精細化教學理念落到實處。
在黃河實驗學校,師資與課程形成了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優秀教師支撐特色課程的實施,特色課程又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舞臺。當北大博士老師在高中課堂講授深度學習,當省級優質課教師帶領初中團隊開發校本課程,當藝術專業教師指導24個社團活動,優質教育的圖景便有了最生動的注腳。
全環境育人的創新實踐:
從制度管理到生命成長的教育升華
真正的教育是全天候、全方位的生命浸潤。黃河實驗學校以“全環境育人”理念為指引,構建起覆蓋學習、生活、心理的立體育人網絡,通過雙班主任制、全時空管理、家校協同等創新舉措,讓教育滲透到學生成長的每個縫隙。
雙班主任制的立體化守護重新定義了班級管理。每個班級配備正副兩名班主任,實行“全天候陪伴制";宿舍區設夜間值班室,校醫24小時待命,形成“從晨曦到深夜”的無縫守護。這種全員、全天候、全面"三全育人"模式不是制度堆砌,而是融入日常的溫暖陪伴——學校用心構筑安全港灣,讓家長安心,讓孩子暖心。在這里,教育沒有空白時區,愛的陪伴永不掉線。正如一位家長在感謝信中寫道:“在這里,教育沒有空白時區,愛的陪伴永不掉線。”
全時空管理的精細化實施助力習慣養成。學校將“習慣養成”融入校園生活的每分鐘,構建起“全時空管理”體系。晨間“激情早讀”已成學校名片——教室門窗全開,學生站立誦讀,英語老師帶跳“單詞手勢舞”,語文老師組織“詩詞飛花令”,書聲與晨光共舞;課間實行“雙班主任巡查制”,小學部推行“手指健腦操”詩詞漂流墻,初中部設立“無聲課間閱讀角”;晚間30分鐘“心靈時光”各有特色,初一“日記星球”傾訴煩惱,初二“樹洞電臺”傳遞溫暖,高三“解壓小棧”放松身心。宿舍實行“三級內務標準”,從物品歸位到主題文化角,培養的不僅是生活技能,更是對生活的敬畏。
家校協同的深度化發展構建教育共同體。學校構建“五線并行”協同機制。每月“家長開放日”設置“五個一”體驗,讓家長來學校聽一節課、陪一次餐、查一次寢、參與一次班會、寫一篇觀察日記;“家長學校”分階授課,小學講習慣養成,初中講青春期溝通,高中講生涯規劃;“膳食委員會”讓家長參與食譜制定,“增加粗糧比例”設立過敏餐窗口”等12條建議全部落地;“家訪地圖”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每一位同學的成長和家庭……這種深度參與讓家長從“旁觀者”變為“合伙人”,形成教育合力。
德育體系的創新化構建激活內生動力。學校摒棄說教式德育,構建“三維激勵體系”,讓德育融入生活——學生為保潔阿姨端熱水,給父母寫家書,領養校園綠植;學生會“輪值主席制”讓學生成為管理主角,高中部“無聲餐廳”計劃通過手勢卡使噪音降低60%……這種浸潤式德育,讓學生在實踐中內化價值觀。
從雙班主任的晨昏相伴到全時空管理的習慣養成,從家校協同的深度參與到德育體系的創新建構,黃河實驗學校將“全環境育人”理念轉化為可觸摸的教育實踐。這種實踐超越了簡單的管理范疇,而是基于生命成長規律的精心設計,讓教育真正實現了從知識傳授到生命浸潤的升華。
八年磨一劍,黃河實驗學校“社會贊同、家長認可、學生受益”的品牌影響力正在形成,“打造高質量、高品位、有特色的品牌名校”的辦學目標逐步實現。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學校已構建起由名師團隊、清北畢業生團隊、碩博團隊和骨干團隊組成的金字塔形教師結構,這是未來發展的最強支撐。正如校長于景和所言:“我們將繼續深耕‘全環境育人’理念,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里找到生命的支點。”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