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很強的課程,如何上好思政課非常值得鉆研。“不管這個主題上過幾次,重新備課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李雪嬌如是說。2024年,李雪嬌在第...
思政課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很強的課程,如何上好思政課非常值得鉆研。“不管這個主題上過幾次,重新備課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李雪嬌如是說。2024年,李雪嬌在第三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中榮獲二等獎,2022年獲第二屆山東省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特等獎、2021年山東省高職高專院校“基礎課”集體備課會特等獎……優異的成績折射出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持續深化思政課建設的同時,不斷構建課程思政育人新格局,努力打造高校思政課改革“濟南工程職院樣板”。
巧用身邊事例
激活思政課堂
沿著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宿舍往教學樓方向前行,一條榜樣大道不斷延伸,道路兩旁豎立著歷屆校友的優秀事跡,指引著學子們不斷前行。這條路,經常出現在李雪嬌的思政課堂上,俗話說“天邊不如身邊”,身邊事更有感染力、說服力。要講好思政課,就要因地制宜講好身邊的小故事,用身邊故事講“天邊”的道理,借助榜樣大道,發揮朋輩和榜樣的力量,點燃學生的聽課熱情,讓思政課入眼、入腦、入心。
借助學校思政課項目參與式教學,李雪嬌把項目研究和學生充分參與結合起來,把教學內容專題化,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通過全過程、各個環節的參與,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引導學生深化對思政理論問題的認識。“通過項目參與式教學,積極引導學生提煉關鍵詞、解釋關鍵詞、小組討論主題、形成文字海報、選出代表進行闡述,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當中,對知識點的把握也更加深入了。”李雪嬌笑著說,“兩節課的時間,同學們都反映時間過得很快,也很喜歡這樣的上課形式。”
近年來,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著力推進思政課項目參與式教學,從學生的成才需要、關切熱點、社會困惑出發,以問題為導向對思政課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剝離和再豐富,努力以精準透徹的回應,在情感上形成共鳴、在理論上講清道理,提高了“到課率”、增加了“抬頭率”,獲得了“點頭率”。新穎的課堂模式,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鍛煉團隊協作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等,實現了教學相長、思想碰撞,增強了師生在思政課堂中的參與感、獲得感和成就感。
以賽促教促研
與團隊共成長
高校的中青年教師站在科研第一線,是教學的新生力量。教學競賽是提升教學能力非常好的方式。
一次比賽中,李雪嬌和團隊老師將虛擬仿真技術運用到思政課堂中,創新思政智能實訓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沉浸式的體驗各種場景,獲得“體驗式”“可視化”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思考感悟中、動手實訓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在接受結論的同時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養、升華思想境界,實現價值導向。
“比賽結束后,我發現虛擬仿真技術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融合可以深入挖掘,于是,我以‘虛擬仿真技術與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合路徑研究’為主攻方向,積極推動教學改革,成功申請院級教改一項。”李雪嬌說,通過參加比賽,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研,也提升了教師們的教學和教研科研能力。
在備戰第三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決賽的時候,因為“時間緊、任務重”,李雪嬌經常要忙碌到凌晨,在學校領導和團隊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李雪嬌一遍遍完善著自己的課程。第三屆比賽難度比前兩屆的比賽大了很多,而且抽題方式第一次變成了由現場的學生抽題,復述兩遍題目后,即開始作答。面對難度提升,李雪嬌沒有氣餒,“回想備賽過程中,有領導和團隊老師們一遍遍當我的聽眾,幫助我組織材料、聽評課、磨課,讓我不斷打磨出更好的課程。所以說,我獲的獎不是我一個人的,更是我身后支撐我的學校和團隊老師的。”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山東省高職院校中第一個建立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也是山東省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有著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突出的教師隊伍,“我的成長離不開前輩老師們的帶領和托舉,未來,我也將像他們一樣,去帶領年輕教師,將‘老帶新’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全力助推學校優秀教師梯隊的打造。”對于未來,李雪嬌信心滿滿。
(通訊員張紅明)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