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考古論壇終身成就獎是論壇對全球范圍內享譽盛名、學術造詣深厚、學術成就卓越,對考古學領域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學者頒授的最高榮譽。
1月29日,北京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該校嚴文明教授獲評第五屆世界考古論壇頒發的“終身成就獎”。對于該項榮譽,嚴文明表示,“感謝給我崇高的榮譽,我不過勤于耕作,不問收獲罷了。”
據悉,世界考古論壇終身成就獎是論壇對全球范圍內享譽盛名、學術造詣深厚、學術成就卓越,對考古學領域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學者頒授的最高榮譽,這是論壇首次將該獎項授予中國考古學家。
嚴文明在書房。圖/北京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官網資料顯示,嚴文明195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并留校任教,曾任北京大學考古學系主任、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其研究領域為新石器時代考古,長期從事新石器時代考古教學與研究,先后主持和參加了洛陽王灣遺址、河南大司空村遺址、山東長島北莊遺址、河南鄧州八里崗遺址的田野考古和室內整理工作,在考古學理論與方法、考古學史、考古學文化譜系、聚落形態、文明起源、農業起源等方面都有所創獲,在多個方面引領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的發展。
“考古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嚴文明與考古的結緣帶著幾分偶然,本想考北大物理學的他被錄取到了歷史系。對理科很感興趣同時頗具天賦,在老師的建議下,結合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嚴文明選擇了需要理科知識與技術的考古學作為自己的專業。
1958年畢業后,嚴文明留校任教,承擔新石器考古的教學與科研任務。嚴文明選擇新石器考古作為自己教學科研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是由于當時教研室的實際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認為新石器時期“最能反映考古學特點”,擁有較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又沒有別的學科知識可以依靠,需要發展一套考古學自身的理論的方法。
此次為嚴文明授予終身成就獎的頒獎詞里,“宣傳”是一個關鍵詞。在學者與教師的雙重身份下,嚴文明始終致力于將考古的成果與價值傳播向更多人、更廣闊的世界,在學術研究和學術研究之外的層面,都為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學科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倡導考古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多學科研究方法,并不遺余力地推動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化,是中國考古學學科發展的重要領導者和中國考古學界的一面旗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