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京首個由政府和高校合作,有計劃、有組織建設的環高校創新區,將聚焦朝陽區“3+X”重點產業方向。
10月16日,北京市朝陽區政府和北京工業大學共建的“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建設在該校正式啟動。據介紹,這是北京首個由政府和高校合作,有計劃、有組織建設的環高校創新區,將聚焦朝陽區“3+X”重點產業方向,通過推動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基地、北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朝陽)等建設,將優質科技資源與朝陽區創新體系相融合,助力朝陽南部崛起,以科技創新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首都高質量發展。
10月16日,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建設正式啟動。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據介紹,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以北工大平樂園校區為核心,輻射朝陽區南部九龍山、十里河/西直河、百子灣、歡樂谷地區,致力于在朝陽區南部打造創新產業帶和創新文化融合帶,“山河灣谷”即取自“九龍山、十里河/西直河、百子灣、歡樂谷”。
“山河灣谷創新區”是什么?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喬俊飛接受采訪時表示,按照“數字朝陽行動計劃”,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啟動建設,是輔助建設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一個重要舉措。一方面,對于朝陽區來講,希望創新區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帶動人工智能領域產業發展,助力朝陽南部崛起;另一方面,北工大將通過有組織的科研,激發科技活力,服務周邊產業,帶動朝陽區數字經濟的發展。
在建設啟動會上,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表示,創新區建設的啟動恰逢北工大六十三周年校慶,建校63年來,北京工業大學始終與國家和首都發展要求同頻共振、相伴而行。他強調,北工大和朝陽區將持續深化校地協同,做好同題共答,重點統籌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企業家和技術經理人、高效能的創新人才交流空間環境、規劃引領和政策支持四個要素,聚焦三鏈融合、區域協同、數字賦能,著力把創新區打造成為面向新型工業化的科技創新高地、提質增效的成果轉化高地、校地協同的產教融合高地、政產學研用貫通的人才引育高地和“植根首都、科技報國”的文化高地,為首都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啟動會上發布了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建設綱要,其中涵蓋了創新區的建設背景,短期、中期、長期建設目標,主要思路及舉措、組織保障等方面內容。根據計劃,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將著力推動核心區、先導區和產業區實現“三區聯動”。到2025年,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整體布局初步形成,建成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先導區,成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區域支點;到2030年,在朝陽區南部初步形成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園區,成為有效帶動和輻射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到2035年,建成一批具有引領效應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基本建成新型產業 “創新城”,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聚集地。
啟動會發布先導區首批入駐項目。 新京報記者劉洋 攝
會上,先導區首批入駐項目正式發布,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醫工交叉、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超目科技是先導區首批入駐項目之一,北京工業大學信息學部微電子學院教師、超目科技公司CTO王文思接受采訪時表示,超目科技是研發眼科醫療器械的創新型企業,計劃將芯片研發的子公司設在山河灣谷創新區,利用北工大的師生資源,以及區位優勢等,更好地實現產業化。“希望能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等技術,研發出更先進的醫療器械,服務更廣大的患者。”王文思說道。
北工大科學技術發展院副院長閆健卓表示非常看好北工大山河灣谷創新區的發展前景。她認為,推進創新區建設是學校有組織科研的體現,有組織地將科技成果轉化,“學校主動向前和產業鏈融合,該模式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創新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