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國產比賽服這一“卡脖子”問題的解決,北京服裝學院設立科研重點專項,組成跨學科團隊從事研發工作。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正在成都舉行。7月30日,由李鑫淼、劉宇坤、王岳豐組成的中國國家射擊隊在男子50米步槍三姿團體賽中以3529環成績奪得金牌。其中,射擊運動員劉宇坤所穿射擊比賽服由北京服裝學院團隊研發。
步槍射擊運動員穿著的比賽服稱為“皮服”,由特制的帆布和牛皮等材料制成。此前,國家射擊隊一直使用國外比賽服,為推動國產比賽服這一“卡脖子”問題的解決,受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與國家射擊射箭中心委托,北京服裝學院設立科研重點專項,組成跨學科團隊從事研發工作。
“看似是一件普通的比賽服,其實有很多科學元素蘊含其中,且有著比較嚴格的標準要求,達不到標準就不能應用于比賽。”北京服裝學院科學技術處處長、射擊比賽服研發項目負責人王永進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團隊自主研發了“皮服”主材料、耐磨支撐橡膠片、特選皮料及各種輔料等,并不斷調整完善材料、版型和工藝方案,最終完成符合標準用于正式比賽的服裝。
劉宇坤測試射擊服。圖/北京服裝學院
達到相應檢測標準,滿足穩定、支撐、舒展和舒適需求
王永進介紹,射擊比賽服可以為運動員提供良好的穩定性和支撐性,運動員都希望衣服越硬越沉越好,但出于比賽公平性考慮,國際射擊運動聯合會(國際射聯)對這項運動的服裝有著明確標準和嚴格要求。
比賽前,國際射聯會對服裝進行相應檢測,符合標準才能參加比賽。比如,上裝和下裝加在一起的總重量原則上不能超過5公斤;厚度值單層不能超過1.2毫米,雙層不能超過2.4毫米;以及在對衣服的回彈性測試中,必須在30秒內達到一定數值。
“看似是一件普通的比賽服,其實有很多科學元素蘊含其中。皮革和面料結合、加上摩擦片、彈性織物,來構成這件衣服的材料組成,滿足穩定、支撐、舒展和舒適的需求。”王永進介紹,射擊服白色部分為主材料,經過特殊處理,使衣服面料變得更加硬氣的同時,又不影響重量。射擊服肘關節和膝關節處有黑色膠皮,即摩擦片,在臥姿和跪姿狀態下對運動員起到穩定和固定作用。
射擊比賽服設計稿。圖/北京服裝學院
此外,射擊服袖子內側通過彈性網眼結構設計,讓運動員肘關節可以相對自由彎曲,更容易扣動扳機。“特別是在托槍的地方,材料太硬會有反沖力,所以在托槍和掛槍位置使用皮革材料,同時,射擊服在肩部、胸部以及后背也都采用了大量皮革,便于運動員身體舒展,這也是把射擊比賽服稱為皮服的原因。”
王永進表示,射擊服的設計,是典型的人體工學加材料科學、再加上服裝版型和工藝、且和美學結合的產物。在設計時,團隊也希望比賽服能夠承載和傳遞中國文化,此次劉玉坤射擊服的口袋標識采用的就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紋樣“海水山涯紋”,并用中國的篆體書寫名字。
突破材料和版型難點,初步形成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射擊服研發成品
據了解,在國際賽場上,射擊運動服裝主要有印度、德國和韓國三個國家品牌,中國此前也有品牌在做研發,但或是沒有達到標準,或是穩定性不強,一直存在著“卡脖子”問題。
2022年3月,受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與國家射擊射箭中心委托,北京服裝學院設立科研重點專項,組建了由不同學院、不同專業教師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啟動研發工作。
北京服裝學院研發實驗室。圖/北京服裝學院
王進表示,在具體工作中,材料的研發是個難點:材料采用什么紗線、纖維,怎么調整組織結構、漿料如何調制;版型研發也是難點,因為射擊是一項特殊運動,既要求穩定又要做動作,而此前并沒有專門對基于靜態和動態的三維加動態版型進行過研究。
“為了讓主材料達到國際射聯標準,我們下到工廠打小樣,進行了無數次的實驗。”王永進說,同時,團隊還圍繞運動員的姿態變化對射擊服版型進行研究;與皮革企業合作選擇和制造更符合射擊服所需的材料。并采用了立體縫制工藝,讓運動員在靜止時感到舒適,同時又能夠滿足做動作或是運動時的功能需求。
此外,成衣完成后,運動員要經過三個月及以上的適應期,人、槍、衣合為一體,才能達到最佳狀態的發揮,在此過程中,團隊進行跟蹤評價,不斷調整完善。“不同于直接從國外購置服裝,通過一對一的定制方式,有助于運動員的成績得到提升。”王永進表示。
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隨著不斷完善和迭代,第五版才最終實現了突破,初步形成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射擊服研發的成品,應用于國際賽場。
“第五版是能夠符合國際射聯標準的1.0版本。”王永進說,現在項目團隊的人員仍在工廠繼續深入加工,進行技術上的研發和完善,目標是將射擊服變得更加穩定,同時,團隊還在進行系統性的研發工作,不僅有衣服,還包括手套、射擊專用鞋,射擊內衣,以及中間保暖層的衣服。“未來希望我們的射擊服能夠真正走上國際舞臺,能夠在國際射擊比賽、特別是在明年的巴黎奧運會上,國家隊運動員穿上中國自主產權的射擊服奪得金牌。”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