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強二小校長黃學英表示,在今后的科技教育中,學校要加強與科技院所、大學、博物館的深度合作,圍繞航天科技教育開發形成系列“航天”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平臺、教材、教師隊伍等。
“同學們,你們知道4月24日是什么日子嗎?”“中國航天日”……今年4月24日是第8個中國航天日。當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區圖強二小的操場上坐滿了人,在主持人和臺下學生們一問一答中,該校2023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教育活動正式開幕。
學校舉行了航天科學秀、我和航天的故事、開啟天文航天校賽等眾多活動,一年一度的校級天文航天大賽也正式啟動。“今年中國航天日的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希望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通過觀察、分析和實踐理解事物原理,研究其中規律,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該校校長黃學英說道。
“航天員”走進學生中間,和學生們互動。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航天員”迎接學生入校,營造“航天”氛圍
“早上好,同學~”4月24日一早,該校五年級6班學生丁梓高和六年級2班學生徐想等5人穿上“航天服”,扮演成“航天員”,站在校門口熱烈地歡迎每一個進校的學生。
學生穿上“航天服”扮成“航天員”,迎接學生進校。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記者注意到,該校從校門口到校園里,都進行了精心布置,“航天”氛圍滿滿。校門口擺放了航天員、載人火箭等氣球模型,入校通道上貼著寫有各種航天疑問的地貼,比如,“航天服上的白色布包裝了什么?”“如何成為一名航天員?”“世界載人航天發射場什么樣?”等等,教學樓上拉起了一道道寫有學生們自制航天標語的橫幅,就連校內的井蓋上學生們都親手畫上了各種航天主題畫作。
校內的井蓋上也畫上了航天主題畫。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與此同時,在學校操場東側,布置了“天宮畫展”入圍作品展,展出了該校學生的航天主題畫;在學校操場的西側,布置了“流動的北京天文館”、各種天文知識展板和互動儀器,既有月球儀、火星秤、月球秤、光學轉盤等儀器,也有南丹鐵隕石等實物。
徐想告訴記者,自己最喜歡各種火箭模型,航天日活動也讓自己很開心,“早上一來就去那邊看了鐵隕石,很奇特,從外太空來的就很吸引我們,感覺所有小學生都應該喜歡隕石。”作為學校航天社團的一員,徐想和丁梓高向記者分享了日常在社團活動中組裝并用望遠鏡瞄準的經歷。說起兩人身上的“航天服”,從背包內的物品到不同管道的用處,再到航天服為什么這樣設計,兩人都打開了話匣子,說個不停。
該校科學老師曹璽成介紹,中國航天日主題教育活動是學校的傳統項目,學校的科技節中也有很多航天元素,今年活動最大的亮點在于跨學科融合,“雖然是航天活動,但是融合了美術素養、語文素養、科技素養等等。希望孩子們能走出教室,去體驗一些他們在課堂里不能摸到、不能碰到的東西,能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科技帶給他們的幫助,學到更多知識。”
記者在活動現場還發現了幾位來自航天之星幼兒園的小朋友。帶隊的幼兒園仲老師表示,每年幼小銜接的關鍵期都會帶幼兒園小朋友到附近的小學參觀,讓孩子們提前感受學校的氛圍。
科學秀引發全場尖叫,學生現場分享航天故事
“同學們,跟我一起倒數5個數。”“5、4、3、2、1,發射!”伴隨著全校師生的倒數,操場前方的數個火箭模型依次升空,在天空中劃出一道弧線。這樣酷炫的航天普及活動只是開場,當天學校還準備了精彩的科學秀。
科學秀現場,老師們現場演示實驗。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火箭是如何升起來的?火箭燃料的秘密是什么?一口氣如何吹滿兩米長的塑料袋?太空環境和我們生活的環境有何不同……每一個問題背后都有一個小實驗,在實驗中,科學秀主持老師引導學生們了解反沖力、催化反應、空氣動力學和液氮的相關知識。現場氣氛熱烈,不少學生在老師隨機提問時高高舉起手,甚至直接站了起來。
科學秀現場,學生們十分興奮。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除了科學秀,部分學生也分享了自己、家人與航天的故事。五年級7班的盧子駿和奶奶一同登臺。盧子駿分享了自己追問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兩代人對于航天精神的思考,“奶奶說航天精神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爸爸說航天精神是‘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對我來說,作為新時代的少先隊員,現在我們好好學習、弘揚航天精神,逐夢星辰大海,未來,努力做強國有我的合格接班人。”
奶奶則分享了作為老一代航天人的經歷,寄語學生們要好好學習、要熱愛祖國,“為祖國和航天事業,有一份熱,發一份光,貢獻一份力量,爭做科技強國的接班人!”
新京報曾報道過2023年春節期間圖強二小學生董佳妮的畫作亮相“天宮”,當日她也分享了自己的航天夢,“我夢見自己駕駛航天飛機,在太空中自由飛翔,在星球間穿梭;我有一個神奇的麥克風,可以與浩瀚的星空對話;我還是星球建設者,把火星建設成人類的第二家園。”她表示,自己要努力學習,再圓航天夢,“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可以去太空旅行,在月球上玩耍,在宇宙中探險!”
從小喜歡追“星”的耿夏表示,自己拍攝空間站一年多來,看著空間站從一個核心艙開始,不停地變身,不停地變換構型,直到三艙T型完全建成,為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中國空間站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向從事航天工作的叔叔阿姨們致敬!”
航天專家進校園,學校已聘請40余位科技專家
當天,該校為來自航天部門的五位專家頒發了聘書,未來將作為科技專家進入校園,為學生們帶來更多的航天知識和活動。
記者了解到,圖強二小是海淀區科技教育示范學校、天文教育基地校,2022年被評為首批全國天文科普教育特色學校,今年3月被授予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學校。在學校科技教育的發展中,離不開校外專家的助力。
截至目前,該校已累計聘請了來自北京市天文館、北京市科技館、北京天文臺等科研機構的40余位專家,還吸納了近200余位家長作為校外科技教育的志愿者。
圖強二小校長黃學英表示,在今后的科技教育中,學校要加強與科技院所、大學、博物館的深度合作,圍繞航天科技教育開發形成系列“航天”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平臺、教材、教師隊伍等,開發形成融合互促的航天科普課程、特色活動、研學產品等,打造立足海淀、面向全國的航天科普和航天精神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帶動科技教育創新發展。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