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老祖宗的這句話從未過時,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孩子的教育要趁早。不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就不需要教育,而是恰恰相反,孩子從小的教育將直接影響一生。孩子從小...
古人有云: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老祖宗的這句話從未過時,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孩子的教育要趁早。不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就不需要教育,而是恰恰相反,孩子從小的教育將直接影響一生。
孩子從小的教育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父母的格局、境界和素養,而這一切也和人的身份、地位、金錢和學歷都無關,完全靠人的意識和自我修煉,是裝不出來的。
很多時候,我們看看周圍的那些孩子,就能讀懂他們背后的父母和家庭,所有的格局和修養在孩子身上都會顯現出來,孩子的表現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鏡子,有的讓人愉悅,有的讓人生厭。
日前,吉林有一位4歲萌娃的表現火了,一夜之間就獲得了大量的點贊和支持,其中有很多問題都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
從視頻來看,小女孩當時正在方艙隔離治療,周圍都是隔離人員,環境也很簡陋,屋頂上方是鋼架結構。
小女孩則坐在病床上,利用隔板寫字,時而托腮,時而思考,雖然寫的只是簡單的數字,但能看得出她非常認真,一絲不茍。
最關鍵的是,小女孩顯得非常安靜,不哭不鬧,就一個人在默默地寫作業,她并沒有因為隔離場所的環境簡陋,缺少娛樂和玩耍的空間而哭鬧,雖然大人也在旁邊,但她卻沒有任性和撒嬌。
要知道4歲的孩子,正常情況下還是在幼兒園小班,為人父母的應該都清楚孩子剛入園時是什么狀態,哭鬧是常態,就算是回家做一些手工作業,也沒法專注,更何況這個小女孩還在隔離治療,實在是難能可貴。
看完這段視頻,很多人可能都覺得不大可能,才4歲的孩子,怎么就能做到如此淡定呢?
從表面上看,可能是媽媽哄著孩子,說寫完這本小冊子就可以回家了,但實際上,這是骨子里的修養和家教。
雖然這個調子喊得有點高,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四歲的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要讓他消停的話,唯一的辦法可能就是拿著手機看動畫片,相信大多數父母都能感同身受。
據孩子的媽媽介紹,小女孩是家里第一個被確診的,其他家庭成員也隨后被確診隔離治療,一開始媽媽還擔心孩子能否適應方艙的環境,更擔心孩子能否配合吃中藥。
可是已經十天了,孩子的表現讓她感到驚訝,孩子不哭不鬧,就像在家一樣,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就連大人都覺得很苦的中藥,女兒也一口就喝了下去,看著很心疼。
可是媽媽還是覺得非常欣慰,因為孩子真的很聽話,很懂事,沒事的時候就一個人跳跳繩,寫寫字,畫畫。
最后,這位媽媽還表達了對國家、醫護和網友的謝意,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
很坦白地說,看到小女孩和媽媽的表現,真的讓人很欣慰,他們生病住院是不幸的,但他們卻用自己樂觀的態度,積極的配合向所有人展示了他們的修養,讓整體防控的大格局變得和諧有愛,真的值得點贊。
孩子的未來不僅僅是靠知識的積累,還應該靠優良的家教和修養,只有真正擁有大格局,一個人才能走得更久、更遠,才能體現出對社會的價值。
想要讓幾歲的孩子懂事,靠說教是沒用的,關鍵在于父母的傳承,父母要用自己平時的表現去影響孩子,通過點滴小事讓孩子明白大道理。
父母的格局和修養,實際上就決定了孩子對世界的認知,而且這種影響會體現在無形之中,看不見摸不著,在不經意間就形成了孩子早期的價值觀。
有很多人可能會說,我是一個沒上過大學的"大老粗",怎么去教育孩子?
其實,父母的格局和知識、文化和學歷都沒有太大的關系,關鍵在于你有沒有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能不能做到有格局,能舍棄眼前看長遠,顧全大局,心態樂觀,榮辱不驚,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能充滿對生活的熱愛。
孩子表現優異,是父母的功勞,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