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借讀的考生條件符合當年參加高考省份的異地高考政策,就不構成違法。這種高考移民模式似乎看起來更加誘人。不過,據參加異地高考的考生透露,他們每年的學費較高,約為3萬元,而參加河北省高考的河北...
導語:如果借讀的考生條件符合當年參加高考省份的異地高考政策,就不構成違法。這種高考移民模式似乎看起來更加誘人。不過,據參加異地高考的考生透露,他們每年的學費較高,約為3萬元,而參加河北省高考的河北本地學生僅需繳納1萬元左右的學費。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五一節前夕,深圳爆出高考移民風波:有家長發現部分即將參加廣東省高考的學生,雖然名義上來自深圳富源學校,但其實在過去三年里均疑似在河北衡水中學學習。家長們認為,這些學生的成績優異,很有可能會占用了高校在廣東省的招生名額。
如今半個月過去,深圳市教育局也公布了調查結果。據調查,深圳市富源學校2019年高考報名考生中,有32名考生屬“高考移民”。對此,深圳市教育局將取消這些考生在深圳市的高考報名資格,核減富源學校2019年高中招生計劃的50%。
盡管衡水一中以及衡水教育局方面仍未表態,但此前已證實富源學校進入此次“二模”前100名的學生中,有10余名學生均從河北衡水第一中學(注:高中)轉入。
衡水中學,這座應試教育背景下的最強“高考工廠”,依靠自己的實力與名聲孕育出了多種盈利模式,正在源源不斷地為衡水中學輸送著實打實的利益。
民間資本流入,催生考生“代加工”業務
所謂的“衡水中學”其實指代的是公立學校衡水中學和民辦學校衡水一中的合體,當地人則往往把衡水一中稱為“南校區”,并不加以區分。2014年,河北泰華地產集團出資,與衡水中學聯手成立了新的衡水一中,并與當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兩校之間教師互通,且均由張文茂擔任校長。
有畢業生回憶,直到畢業他都不知道“南校區”原來是民辦的,但是有企業投資后,確實很大程度上即時緩解了學校教室等資源緊缺的問題。
也是從2014年開始,衡水中學開始在全國多個成立衡水中學分校,輸出“衡水模式”。這些分校往往與當地民辦學校合作,學費高達數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衡水中學在國內10個省份開設至少18所分校,遍布昆明、遂寧、張家口、南昌、合肥、邯鄲、石河子等地。
此前有消息稱,目前許多衡水中學地方分校的尖子生會選擇在高一高二時在分校就讀,等到高三沖刺的時候,交給河北衡水中學30000多元的費用,就可以讓衡水中學“代培”,從而獲得更好的成績。
AI財經社于5月15日下午致電衡水中學合肥分校和遂寧分校詢問時,兩所學校的招生辦負責人均表示,如果學生足夠優秀,就可以從高一起赴河北本校學習三年,學籍掛靠合肥和遂寧分校,最終仍參加安徽和四川的高考。而要達到所謂“足夠優秀”的水平,需要在全年級7、800百人中至少排名前5。
另外,衡水中學遂寧分校的負責人表示,如果學生有資格前往河北衡水中學學習,學校可以免除所有學費。而合肥分校的負責人告訴AI財經社,在該校就讀每年需繳納1.8萬元的學費,不包括伙食、住宿等其他費用。
除了尖子生“代培”外,兩所分校負責人均表示,沒有與河北衡水中學本部有其他的任何形式的合作。
AI財經社也通過電話咨詢了此次高考移民事件中的深圳富源學校,該校負責人表示,與河北衡水中學之間的合作僅限于教師之間的交流。“(我們的學生)不可能去衡水中學上學的,你要去上學就直接報考衡水中學”,負責人回應稱。
針對安徽四川兩所分校所描述的合作模式的合法性,AI財經社咨詢了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的鐘蘭安律師。他認為由于我國教育資源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非常巨大的差距,各地制定的異地高考政策并不相同,但是總體上都會要求在高考所在地有實際的學習經歷,方有資格參加異地高考。衡水中學的政策,顯然規避了這個基本要求,在學籍和學生分離的情況下參加高考,違反了異地高考政策的基本精神,造成了不公平的競爭,應當受到制止。
《新京報》也在報道中指出,在此次廣東省高考移民事件中,如果學生學籍在外省且擁有完整的高中學籍,只要戶籍在廣東,就可以回到廣東省參加高考。該政策的本意是給有本省戶籍但隨父母在外省生活的學生創造便利,但卻被一些學校利用來運作代培模式。
可是無論對于衡水中學本部還是地方分校來說,他們都無法舍棄這種雙贏的模式:本部可以從中獲得直接的經濟收益,而地方分校則可以移花接木,將在本部接受教育的優秀的考生變成自己招生的招牌,幫助自己提升知名度擴大招生規模。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16年高考四川遂寧市高中理科應屆生前10名中,遂寧衡中占3人,包攬市直屬學校理科前三;當地市直屬理科前10名中,遂寧衡中則占到7人。
異地高考政策多變,或為考生提供可乘之機
除了開辦分校,AI財經社還了解到,衡水中學每年會出現不少異地高考生。某2018屆畢業生回憶,當時班上有的同學屬于借讀,“也就是說學籍不在衡水也沒有辦理有關方面的申請。”這些學生會在高考前一段時間返回家鄉備考,盡管是按照河北(全國一卷)的考法復習,但最終高考考的是其他地區的試卷。
有畢業生介紹,自己屬于天津戶口且中考后被天津的高中錄取,但是中途來到河北衡水中學借讀,最終參加的仍然是天津市高考。高考前一到兩個月,這位同學就會和其他的天津考生搬到學校組織的“天津班”里,專門練習天津的試題。據AI財經社了解,在異地高考的考生中,最終參加天津市的高考的比例非常高。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河北省高考考生人數達48.6萬,本科第一批錄取率為10.43%,而同年天津市高考報考人數為5.5萬,本科第一批錄取率則達到了33.04%。
對此,鐘蘭安表示,異地高考一般需要完整的高中學籍。如果借讀的考生條件符合當年參加高考省份的異地高考政策,就不構成違法。
名正言順地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又可以回避激烈的競爭,這種高考移民模式似乎看起來更加誘人。不過,據參加異地高考的考生透露,他們每年的學費較高,約為3萬元,而參加河北省高考的河北本地學生僅需繳納1萬元左右的學費。
但是也有網友稱,“衡中模式”的成功離不開衡水中學對生源的嚴格把控,一味模仿管理模式并不可行。據衡水中學畢業生回憶,衡水中學每年都會在河北省各地市區按比例招生,學生需在高考前參加衡水中學組織的提前“模擬考試”,并在最終的中考中成績優異,方能被衡水中學錄取。
有來自廊坊的畢業生透露,他當年的中考成績在區里并不算差,分數也達到了要求,但是由于沒有參加“模擬考試”,因此只能“托關系”才能被衡水中學錄取。
這種“割韭菜”的行為遭到了河北省內其他地區的抵制。2017年,河北省教育廳也曾針對衡水中學、衡水一中違規辦學招生情況提出8條整改意見,要求其控制辦學規模、規范招生行為。
隨后,廊坊市教育局發布了《關于限制衡水民辦普通高中在我市招生的公告》。公告顯示,因“在廊坊招生計劃極不嚴肅,隨意更改”,存在“不以中考成績為依據招生,中考前違規提前招生,公立私立學校混合招生,采取不正當手段招攬生源”等問題,廊坊市教育局決定對衡水域內民辦高中在廊坊2017年的招生予以限制。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