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安排,今年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分為“國粹第一課”專場演出、“相遇梅蘭芳”講座展覽、戲曲進校園體驗活動、戲曲“數字博物館”巡展、戲曲文創設計工作坊、學生專場演出六大項。
北京大中小學生的美育體驗將持續增加。4月11日,記者從北京市教委官網獲悉,今年4月至12月,北京將面向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戲曲進校園系列活動,為全體學生搭建多類別、多層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育實踐平臺,促進區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均衡發展,著重為農村地區學校、學生提供更多藝術實踐,欣賞經典劇目的機會。
根據安排,今年的戲曲進校園活動分為“國粹第一課”專場演出、“相遇梅蘭芳”講座展覽、戲曲進校園體驗活動、戲曲“數字博物館”巡展、戲曲文創設計工作坊、學生專場演出六大項。
其中,在“國粹第一課”專場演出中,學生們將走進專業劇場,觀看紅色主題劇目、經典劇目、地方戲等戲曲專場演出。同時,觀劇中還設置專家互動、同臺體驗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融講、演、學于一體的戲曲文化教育活動中,感受中華戲曲之美,品味傳統文化之韻。
“相遇梅蘭芳”活動由講座、展覽兩部分內容組成。講座活動將走進各大院校,通過邀請梅派藝術傳承人、戲曲教育專家講解梅派藝術發展歷程、體驗梅派藝術表演精髓,全面深入地呈現梅蘭芳先生在戲曲文化發展中的貢獻與成就,引導學生感受梅派藝術文化魅力。開展講座活動的同期,設置梅派藝術和京劇常識展覽。內容包括梅蘭芳先生生平、經典劇目創排背景、典藏劇裝道具以及京劇知識等,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和了解梅派藝術的思想與內涵。
戲曲進校園體驗活動將組織戲曲專家、專業演員走進校園,利用學校場地和學生課后服務時間,面向班級、社團開展戲曲文化知識講解、唱腔身段學習、戲曲服裝體驗等活動,普及推廣優秀戲曲文化,豐富學生課后學習內容。
戲曲“數字博物館”項目以現代多媒體設備為載體,利用數字化交互體驗方式將戲曲多劇種經典曲目的學習、體驗內容組織成“微展覽”形式在校園內進行巡展。展覽包含9臺多媒體設備,設置了戲曲寶典、好戲連臺、樂看瑰寶、趣味裝扮、戲腔秀場、走出迷宮、時空留聲機以及梨園衣箱共8個展位,融介紹戲曲知識、呈現經典作品、試唱經典唱段、感受戲曲裝扮于一體,引導學生全面參與和體驗戲曲文化的學習。
戲曲文創設計工作坊以戲曲文化元素為設計來源,組織學生開展文創作品設計、制作與展示。通過設計過程體現傳統戲曲文化元素的創新應用。
專場演出將戲曲進校園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的收獲與感悟搬上舞臺,邀請北京市各高等院校、各區中小學戲曲特色校以及學校精品社團,攜優質節目與戲曲專家一同登上舞臺,全方位展現出面向青少年開展戲曲優秀傳統文化普及實踐教育活動的有效方法與成熟模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