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國時期的民間“流行樂”里說的、唱的都是啥?9月20日下午,在于山東大學召開的2024年全國高校古籍保護利用工作會議上,山東大學圖書館正式發布了總共140冊的《稀見說唱文獻叢刊》(以下簡稱《叢...
清代、民國時期的民間“流行樂”里說的、唱的都是啥?9月20日下午,在于山東大學召開的2024年全國高校古籍保護利用工作會議上,山東大學圖書館正式發布了總共140冊的《稀見說唱文獻叢刊》(以下簡稱《叢刊》)。這部《叢刊》從山東大學圖書館收藏的說唱文獻中,精選了746種文獻,系統呈現了從清初到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各地的“俗文學”。《叢刊》由國家圖書出版社正式出版,許多幾乎已經失傳的下里巴人也得以借此重現世間。
鄭板橋也曾創作“俗文學”
鼓詞、彈詞、評話、潮州歌、民謠、山歌、時調……翻開140冊的《叢刊》,各類不同的民間說唱文獻通過影印的形式呈現,基本分為講唱類、民歌類、戲劇類、新曲藝類和其他類。
“所收納的746種文獻是從山東大學收藏的說唱文獻中精挑細選出來的,都是稀見罕見的文獻。”作為《叢刊》的主編之一,山東大學圖書館特藏文獻研究所副研究館員楊立民介紹。
翻看《叢刊》,收錄的都是一篇篇說唱文獻,當年人們說唱的曲調雖已不知,但這些留存的文字依然折射著那個時代老百姓們的生活和喜好。
“通常都稱他們為‘俗文學’,是相對于文人間的‘高雅文學’來說的,很長一個時期,這種俗文學并未引起文人的重視,所以很多都在時間的長河中散失了。但這些‘俗文學’其實是很生動的,通過它們能了解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楊立民說。
在整部《叢刊》中,收錄的山東本地說唱文獻并不算多,廣東、湖南、江蘇的文獻則比較多,上海石印鼓詞、時調、彈詞、河南墜子、北京新曲藝也占有相當的比例。
但在《叢刊》的開篇卻是一種山東的說唱文獻,是清抄本的《丁野鶴遺著三種》,收錄了《齊景公待公子》等三篇鼓詞,對研究清初鼓詞的創作十分有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其后還附有著《板橋道情十首》(存《老漁翁》《老頭陀》《水田衣》三種),世人都知鄭板橋擅長詩、書、畫,可能很少人知道他還創作有俗文學留存于世。
古時“流行樂”,內容很豐富
說起“說唱”,許多人或許會把它與如今作為一種流行音樂的“說唱”混淆,雖然形式內容都有巨大的差別,但叢刊所收錄的“說唱文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說是當時那個時代的“流行音樂”了。
“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有些內容可能格調不高,但也不失鮮活,也反映著當時人們是對社會的看法,對生活的態度。”楊立民介紹。
“《叢刊》所輯說唱文獻,呈現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廣域時空下說唱藝術交流互鑒、鮮明的方言特色,為文學、藝術學、語言學、文獻學、民俗學、社會學等領域的研究,開辟了更廣闊的天地。”山東大學圖書館館長趙興勝說。
在《叢刊》所有收錄的內容中,民歌類所占的篇幅雖不是最多的,但收錄的種類卻是最多的,其中的時調就有108種。時調的篇幅都很短,都是當時人們傳唱的內容,可稱得上是當時真正的“流行歌”。
《四季相思小曲》《王宮保殺子報》《望郎歌》《五更里洋煙自嘆》……這些都是清末民初的時調,雖然篇幅都不長,但反應的都是真實的百姓的生活。“比如《五更里洋煙自嘆》就是反應了民間對鴉片的厭惡。”楊立民介紹。
雖說收錄的很多文獻都在民間已經失傳,但很多流傳至今的民間曲藝中也都還吸收著很多以前的營養。
在時調部分,收錄了多篇諸如《王連英十二月花名》《王連英嘆十聲》等時調,這反映的都是上世紀20年代曾轟動一時的閻瑞生殺害妓女王連英的案子,經過各種民間俗文學的演繹,閻瑞生也成了當時各種情殺奸殺故事的猥瑣男主角。前不久郭德綱表演的京劇《槍斃閻瑞生》也正是對此事件的再創造。
文獻很稀有,收藏背后的故事也豐富
在《叢刊》收錄的說唱文獻中有短小精悍的山歌、時調,也有篇幅宏大的長篇巨制。比如叢刊收錄的40種潮州歌中,大篇幅的就不在少數,其中一個《玉龍太子》就有80卷。
“在當時,這是類似于說書的民間藝術形式,不過不同于現在的說書,時候都是有說有唱,還有樂器伴奏的。”楊立民介紹,“精選的這些文獻經過查重,基本都是從未公開出版過的第一手材料,對各個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肯定也有很大的價值。”
山東大學圖書館此次推出的140冊《稀見說唱文獻叢刊》是從山東大學館藏的2000多種3000多冊說唱文獻中精選的。作為較早進行說唱文獻收藏的國內大型圖書館之一,山東大學館藏的說唱文獻背后也有著許多故事。
早在抗戰時期,山東大學圖書館的先輩曲繼皋先生就曾發表文章,闡述搜集俗文學文獻的重要性和搜集方法。
20世紀50年代以后,以馮沅君和關德棟等為代表的著名學者也對俗文學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關德棟先生更是曾多次赴北京、鄭州、蘇州等地幫圖書館選購說唱文獻。山東大學圖書館作為國內非常重要的收藏潮州歌文獻的圖書館之一,很長時間不為人所知。此次叢刊收錄的潮州歌對之前已經出版的潮州歌文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而山東大學收藏的潮州歌文獻也和關德棟先生淵源頗深。正是在關德棟先生的介紹下,山東大學圖書館在上世紀50年代接收了著名俗文學專家、藏書家薛汕先生轉讓的一大批廣東、湖南說唱文獻。
“《稀見說唱文獻叢刊》的出版,是古籍整理與出版的優秀成果, 更是在高校古委會和高校圖工委統籌指導下、全國高校古籍保護工作的具體實踐。”趙興勝介紹,“把這些寶貴的文獻公開出版,為研究者所用,也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它們的價值,也一定能讓曾經為保護和收藏它們做出巨大貢獻的先輩感到欣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