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樹人,百年大計。中國的教育一直為各界關注,中國的教育模式也經常被拿來和全世界的做比較。此前不久,河北的王牌高中衡水中學進入浙江,也在當地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觀點有分歧是正常的,關鍵是從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到何種建設性的意見建議,以利前行。
【俠客島按】
教育樹人,百年大計。中國的教育一直為各界關注,中國的教育模式也經常被拿來和全世界的做比較。此前不久,河北的王牌高中衡水中學進入浙江,也在當地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觀點有分歧是正常的,關鍵是從討論中我們可以得到何種建設性的意見建議,以利前行。
今年4月19日,一位基層的教育局長的一篇講話,在網上悄然流傳開來。其作者是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講話的場合是市委黨校春季主體班,題目為《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其中的觀點啟人思考。
講話原文略長,我們壓縮編輯了其中的前兩部分(雖然編完依然略長),推薦給大家周末閱讀,希望大家可以進一步討論。
--------------------------------------------------------------------------------
前段時間,中國的超級中學河北衡水中學到浙江辦了一所分校,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教育系統內的一些領導、專家、校長,對此幾乎是一邊倒的批評和抨擊,認為衡水中學的做法過于強調分數,這所學校的運作模式,和浙江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相抵觸的。
但是在網絡上,相當數量網友的觀點與之截然不同,這邊有兩個大V的微博截圖,他們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一個是“自干五”大V“地瓜熊老六”,他認為分數是窮人子弟對抗富人子弟的唯一工具;另一個是“占豪”,一個學者,他說衡水中學我支持你,對那些不負責任的唧唧歪歪,完全可以無視。
可以說,現在中國的教育界、專家學者、社會民眾之間,對應試教育的觀點,分成兩大陣營,一派是反應試教育,一派是挺應試教育。那么,我們究竟應該怎么來看應試教育?
污名化
我個人認為,這些年來,應試教育存在著被污名化的現象。
在百度百科上,應試教育的概念是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來就是“脫離社會發展需要”,然后又給應試教育取一個別名叫“填鴨式教育”,舉例類似制度有:科舉制、八股文、文字獄,居然把應試教育等同于文字獄,簡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對于素質教育,它這樣定義: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這種污名化應試教育的傾向,必須得到糾正。
我今天決定談談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教育體制內,批評應試教育,反應試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很多教育系統內的領導、名校長、專家學者,在公開場合,如果不批評幾句應試教育,就渾身癢癢,似乎一批評應試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認識就上層次了。相反,作為教育體制內人士,如果你旗幟鮮明的強調高考重要,狠抓教學質量,推行應試教育,那么,人家會覺得你的格局、你的眼界都非常低。
今年春節后,我拜訪了幾個縣區的教育局長,大家認識一致,都覺得基層縣區必須把高考作為第一要務。平時也有領導善意提醒我,說你可以暗地里使勁抓教學抓成績,但是,對外一定要大力宣揚素質教育。我有些納悶,我們黨一向提倡實事求是,如果覺的是正確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為什么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為什么非要說一套做一套?好像應試教育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
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和對待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呢?我的觀點是,素質教育百分之百正確,現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提倡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站在任何一個角度,放在全世界范圍,都是一個千真萬確的真理。但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在中國當前的高考體制下,抓教學成績,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所以,我們必須對什么是應試教育,什么是素質教育,做一個厘清和界定。
區分
我的觀點是:應試教育是以聚焦學生的高考為取向的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式;素質教育是以聚焦人的全面發展為取向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式。
我認為應試教育主要針對并適用于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則適用于更宏大、更寬廣范圍的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家庭教育,都需要抓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只是基礎教育這一特殊階段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當下中國,基礎教育階段是要高考的,你把素質教育吹的天花亂墜,還是要高考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二者同為方法論,只是適應范圍不同而已,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是最管用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站在價值觀的維度去看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價值內核,與中國幾千年主流的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應試教育提倡的是厚積薄發,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十年寒窗苦讀,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我和我們的一些校長、老師交流時,我說如果你的學生是福布斯排行榜上那些超級富豪的孩子,那你抓素質教育就OK了,因為他生來就含著金鑰匙,他一出生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他考上考不上大學都無所謂??墒?,作為鄉村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大多是農村的孩子,他們需要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那么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價值觀
當下中國社會很浮躁,這種浮躁,是和我們幾千年來的傳統價值觀相背離的。網紅無底線炒作,小鮮肉大殺八方,引發社會各種爭議。前段時間,陳道明、宋丹丹等藝術家,質疑批評“小鮮肉”演員,為什么?因為這些“小鮮肉”顏值雖高,可是缺乏生活的積淀積累,缺乏對藝術的敬畏之心,片酬卻動輒千萬計,能占到一部電影總成本的一半以上,極不正常。這種批評,實質上是對小鮮肉所代表的浮躁價值觀的不認同,而應試教育所傳承傳遞的價值觀,卻恰恰相反,它代表的是不怕苦不怕累,是勤勞勤奮、努力向上,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基礎教育階段,莘莘學子面對的是高考這個主出口,只要中國的高考體制不改變,基礎教育就無法避開應試教育。如果說應試教育有錯,那么請問,司法資格證要不要考試?注冊會計師要不要考試?托福(課程)雅思要不要考試?公務員要不要考試?當今社會,所有這些提供公平向上機會的通道,大都要經過考試這個關口,所有這些考試也都要經過艱辛的學習。為什么不批評這些,單單批評基礎教育階段的應試教育?
是的,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立德樹人,不是高考和大學,我百分百認同這個大前提,就如同我知道,體育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不是賽場輸贏。強身健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打太極、做瑜伽、踢足球,可以慢跑、游泳,有氧運動,這些都是鍛煉身體的一種方式,但是,具體到某項賽事,是有輸贏的,奧林匹克的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強。同理,基礎教育階段,高考是出口也是關口,是基礎知識的競技平臺,是要分勝負的。
很多人對應試教育存在誤解,持有偏見,包括教育體制內的一些領導,緣于他們對應試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填鴨式、滿堂灌的老印象,實際上呢?現在應試教育在不斷地進化,不斷地改良,不斷地進行課堂改革。我們體制內的一些領導、專家,不到衡水中學去實地調研,就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用老眼光看待正在不斷進化、不斷發展的應試教育,然后大肆批評,這很不公平。
這里有兩個新聞。一個是英國,英國今年引進了上海一到六年級的小學數學教材,他們希望借此強化英國學生的數學能力。英國前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說,英國要么“開始像中國人一樣努力,要么我們很快就要為中國人打工了”。網上有關于中國式找零的文章,講在歐美國家購物找零的體驗:售價九十六塊錢,你給他100美元,你再給他一塊錢,他不會找,在中國,售貨員肯定直接找5塊錢,他不行,他把一塊錢退給你,另外找四個鋼镚給你。我們的基礎教育,我們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在很多歐美國家是想象不到的。
審視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作為父母,讓孩子上學接受教育,終極目的是什么?還一個是,作為國家,重視教育,終級目的是什么?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就需要從不同角度,去審視教育,理解教育。
先從硬實力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
不論你是否承認,這個世界都是叢林法則的,這個社會是優勝劣汰的,適者生存,喝再多的心靈雞湯,讀再多的小清新文章,都無法改變這一現實。那么,在這樣一種大的社會背景下,作為一個個體,你不鍛造錘煉你的硬實力,你在應該努力學習的年齡段,不全力積蓄將來參與社會競爭的資本,你的未來如何,可以想象得到。
我們必須明白,也必須讓我們的孩子明白,這個社會是分層的,是有階層的。雖然說,只要是自食其力,每一個勞動者都很光榮,都值得尊重,但現實是,身處社會的不同階層,生活品質一定是不一樣的,別人對你的認可和尊重也是不一樣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你要到更好的階層,就必須有更強的實力。
作為應試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恰恰是用來夯實我們學生的知識底盤的,是鍛造學生的硬實力的,而素質教育,更多是錘煉軟實力的。打個比方,素質教育就像太極,動作舒緩,內外兼修,確實利于鍛煉身體;應試教育像散打、像泰拳,剛烈威猛,訓練強度高,太苦太累,甚至會給人留下后遺癥。站在強身健體的角度看,練習太極當然比練習泰拳好,可是,具體到賽事是有輸贏的,如果僅僅為了強身健體,泰森干嘛要打得鼻青臉腫?
再來看足球,網上隨便一搜,就有很多球員拼搶導致斷腿的圖片,這與體育運動強身健體的目標是不相符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可是,具體到競技體育,這些代價是不可避免的。試想,如果中國足球隊參加世界杯比賽,球員在球場上洋洋灑灑踢著玩,反正是強身健體,拿輸贏無所謂,球迷能答應嗎?
那么,為什么在基礎教育階段,存在著高考這樣一個競技平臺的前提下,抓應試教育就錯了呢?罔顧高考這一基本事實,罔顧應試教育不斷進化這一現實,大肆批評應試教育,合適嗎?
可見,只要高考存在,任你七十二變,也難以繞過應試教育。
國家
我們再從國家層面,來看下硬實力的意義。這個世界,只要還有國家存在,沒有實現共產主義,沒有大同,一定是叢林法則。前段時間,美國打敘利亞,說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襲擊,美國有證據嗎?沒有。2003年,美國打伊拉克,就玩過同樣的把戲,當時的國務卿鮑威爾,在安理會拿出一小瓶被普京諷刺為洗衣粉的不明粉狀物,指控說伊拉克有化學武器,結果打完之后什么也沒有找到,現在還是這樣。沒辦法,美國的實力擺在那里,它冤枉你,又怎樣?
沒有硬實力,就沒有話語權。這些年,中國的綜合國力在不斷提升,高鐵、神舟飛船、“蛟龍號”、“東風快遞”,等等,都是今日中國驕傲。這些硬實力的背后,是超強的科技團隊在支撐,這些科技人員,又有幾個是靠素質教育培養出來的呢?我相信他們大多走的是應試教育的道路,并一步步修煉成為頂尖級的理工科人才。
網上曾經有個段子,說中國人坐地鐵,都是低頭玩手機,在德國,都低頭看書,可是兩年之后,德國地鐵上看書的人越來越少,玩手機的人越來越多,為什么?因為華為拿下了歐洲大單,德國4G信號開始普及了。段子歸段子,但是華為世界第一大通信設備制造商的地位,已經確立,這就是中國制造的實力。在這背后,是科技,是高精尖的理工科人才在支撐,這也是國家的硬實力。
互聯網上有個梗,叫“平成廢物”,是對日本年輕一代的諷刺。日本明仁天皇的年號叫“平成”,始于1989年1月18號。平成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正好接受的是寬松教育,他們這一代人整個被寬松教育給弄慘了,宅,娘炮,脆弱,缺乏競爭力?,F在日本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前段時間,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新版的中學“學習指導綱要”,在體育教育章節增加了“刺槍術”武術科目,目的是培養日本下一代的陽剛之氣。
中國呢?看看這些年流行的“小鮮肉”文化,娘炮泛濫,如果任由這種文化興起,整個中國一片鶯鶯燕燕,中國的未來怎么辦?所以,上海推出了男孩性別教材,《小小男子漢》,目的就是強化男孩的陽剛之氣,讓男孩更像男孩,讓他們的脊梁將來能夠撐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為什么提家國情懷?因為現在很多孩子對于民族、對于國家的認同感不強,我們下一代再優秀、再有能力,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感情,個人發展的再好,對于國家而言,又有多大意義?為什么提英雄人物進校園?現在蘇教版語文教材,很多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英雄,董存瑞、黃繼光、狼牙山五壯士,都被抽掉了。我覺得這是一種缺憾,如果一個民族不崇尚英雄,不尊重英雄,這個民族何以有希望?這個國家的未來何以有希望?有一句話說:祖國終將選擇那些忠誠于祖國的人,祖國終將記住那些奉獻于祖國的人。每次讀到這句話,我內心都波瀾起伏。
春節后,我邀請了一些專家,和他們磋商編著讀本問題,我的想法是分兩個系列,一個是愛國主義和英雄人物系列,一個是傳統美德和文明禮貌系列。我說讀本里面收錄的民族英雄,編寫他們的事跡切忌“高、大、全”。我們現在樹立的很多典型,一樹就是完美的,就是毫無瑕疵的,這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世界上有完美無缺的人嗎?沒有。結果呢,這些典型,一有個小缺點被別有用心者抓住了,大肆炒作攻擊,這個典型一下子就坍塌了。
這兩年,網絡上抹黑民族英雄,解構英雄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風尚,這很可怕。譬如說邱少云,大V“作業本”有條微博,大概意思是,食客們覺得賴寧的烤肉比較好吃,不喜歡邱少云的半面熟。因為少年賴寧是在火場直接犧牲的,邱少云烈士是趴在火里一動不動被燒死的,所以他說邱少云是被烤成了半面熟。這篇微博引起軒然大波,任何一個對民族英雄懷有感情的人,看到這條微博都會出離憤怒。后來邱少云烈士的弟弟起訴,法院判作業本敗訴,責令其公開道歉,恢復英雄名譽。
我說,我們的英雄,如果網上有質疑,我們一定要延伸閱讀,避免只是簡單地介紹英雄事跡,避免他們到社會上讀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質疑文章后,內心就動搖了。我們先將網上被質疑的東西提前告訴他,并進行延伸閱讀,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上有些偉大的靈魂,超乎我們常人想象。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