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整個社會都在給人們講述這樣一個奮斗努力的故事,告訴所有人你不努力就一定不行,事實上,誰都清楚,當下不努力有多爽!干嘛非要熬夜寫那些永遠寫不完的作業,早早躺下多好!...
是的,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整個社會都在給人們講述這樣一個奮斗努力的故事,告訴所有人你不努力就一定不行,事實上,誰都清楚,當下不努力有多爽!
干嘛非要熬夜寫那些永遠寫不完的作業,早早躺下多好!
干嘛非要成千上萬砸錢進輔導班,用來旅游多好!
干嘛非要逼孩子努力搞得關系緊張,安逸呆著多好!
任何年齡的人都會在放縱中找到歡愉,哪怕是病危嚴重的病人,也會因為偷偷的抽支煙而竊喜。他甚至在拿生命放縱,可這種放縱就是很爽!
好的,不努力,不逼孩子學習,快快樂樂傻玩,把學習的時間用來打游戲,用來旅游,這么一對比,那些整天陪孩子學習上課,在學習上跟孩子死磕的家長相比,簡直是天堂一樣的人生。
可是,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每個家長要付出總量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前期過得越省心、約偷懶,后期要付出的代價就越大。
投資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殷平,他是顏寧首批弟子,80后教授,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首篇Nature,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度“長江學者”青年學者,獲得2017年湖北青年五四獎章。
現在,他已經是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了。
研究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短短幾年時間,就先后在Nature、Nature子刊、Cell子刊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文章35篇。
現在他是RNA表觀遺傳學研究的領跑者之一。
殷平(右)在實驗室
熬最晚的夜,做最前沿研究
殷平的團隊,講究工作強度和工作效率。學術圈的激烈競爭是常態,實驗室的勤奮便是這種常態下的進取之道。
“你晚上11點來實驗室看看,我們都在實驗室。”王祥是殷平的博士生,去年春節在實驗室忙著實驗論文,都沒顧上回重慶過年。大年初二,殷平也趕回了實驗室,帶著王祥一起吃了頓大餐,算是開工飯。
“項目組博士生王祥和另外一位研究生、一位本科生,三人的日均工作時間之和超過40小時,平均每人每天十三至十四小時。”殷平對學生們每天拼的時間也做了計算,無數個在實驗室打拼的日日夜夜最終成就了一篇《Nature》論文。
“其實,實驗室的夜生活是很多華農科研人的常態。”殷平說,他有次晚上10點多給張啟發老師發郵件,不過幾分鐘,就收到了張老師的回復郵件。“說明張老師那時候還在電腦面前工作。”科研前輩們的奮斗精神也影響了無數為科研前赴后繼的后來人。
顏寧:殷平確實讓我驕傲
殷平在武漢大學讀完博士以后,選擇去清華大學做博士后,成為著名的分子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的學生。
顏寧還在微博提到過他:
談及顏寧,殷平說:“我在清華做博士后的時候,是顏老師最早的一批學生,她只比我大四歲,和我們的年齡都很近,甚至有些女孩子跟她姐妹相稱。那時候我們一起經歷、見證了籌建實驗室的艱辛。”
談起顏寧老師給他的影響,殷平說:“她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影響,就是認準的目標要去完成的時候,要做到非常拼。顏老師本人就是這樣,說干就玩命地干,等到要出去放松的時候,也玩命地放松。”
在清華大學做博士后期間,殷平按照實驗室的習慣,改變了自己的作息規律,從早上9點到晚上11點,變為了早上7點到晚上11點。
殷平還說,“她始終將自己定位在國際上,這一點我需要提高。”
科研、生活、運動一個不耽誤
做科研很忙如何兼顧生活呢?殷老師的興趣愛好也不少……
在實驗室的辦公室,殷老師的書架上除了一家三口的照片,你能看到最多的不是專業書,而是:《宋詞》《丘吉爾演講集》《中國通史》《毛澤東選集》《莎士比亞全集》......
“在科研之余,閱讀一些文學、史學、政治學的東西,可以轉換一下思維。”殷平說,時間不是很多,雖然不能太集中閱讀這些書籍,每天能夠坐著看一小會兒就不錯了。
殷平的書架
除了看書之外,踢足球是他從大學保持至今的興趣愛好。他參加了足球俱樂部:“多運動,才能保持更好的身體狀況。”
在關于殷平教授之前的報道中,對于“現在描寫實驗室就要強調努力用功不眠不休”,顏寧表示并不認同,“并不是說努力用功不重要,但我覺得這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誤導。我新招的博后們往往感慨,實驗室的大家伙并不如其想象中的廢寢忘食啊。”
也有人問顏老師的睡眠時間,她回答,平均一定是8。
無知,讓人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世界
之前,“北大畢業生賣豬肉”的新聞不知道被人說了多少年,很多人覺得,“北大畢業又怎么樣,還不是去賣豬肉?我小學畢業,也一樣賣。”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那個“賣豬肉的”北大學生,叫陸步軒,而有一個叫陳生的人,最先發現了他的厲害之處:
“一個檔口,自己一天賣1.2頭豬,這已經算相當了不起了;而這小子居然一天能賣12頭豬,太厲害了。”
陳生后來和陸步軒合作成立“屠夫學校”,再后來,他們開了幾百家連鎖店,陸步軒和陳生雙雙身家過億。
無獨有偶,秦玥飛從耶魯大學畢業之后,去衡山縣當了一名村官,很多人嗤之以鼻:
“一定是在耶魯混不下去了,不然怎么可能去當一個村官呢?我大字不識一個,我也能去當一個村官。”
后來,秦玥飛利用自己在耶魯的人脈資源,啟動“黑土麥田”項目。利用在耶魯學到的金融知識,引入資本和營銷團隊,發展村里的商務產業。于是,他成了中國最美的村官。
有一篇文章寫:讀了985/211,你才知道讀書無用論是騙人的,985/211這些人,不僅有能力有實力進入更好的企業、平臺,即使是在毫無門檻的賣豬肉賣花生瓜子這個行業,他們也有很大概率能做的更加出色。
所謂讀書無用論,所謂名校畢業生素質不行,都是考試機器,其實都是非常極端的例子。
而無知的人,最喜歡扯虎皮當大旗,用極小概率的事件,去為自己辯護,并以惡意揣測他人。
讀的書多了,就算最終你跌入繁瑣,洗盡鉛華,面對同樣的工作,你會有不一樣的心境;面對同樣的家庭瑣事,你會有不一樣的情調;培養同樣的后代,你會有不一樣的素養。
這,就是世界對努力學習、重視教育的人最大的獎勵。
努力很累,教育孩子很累,陪伴孩子成長很累。但這一切一定是值得的。別怕累,別怕時間多,別怕貴,也別怕麻煩。
每一種選擇都有代價,千萬別嘗試無知的代價,會很慘。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