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辦,南京理工大學承辦的“兆易創新杯”第十八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華東賽區現...
7月12日,由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指導,中國電子學會、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辦,南京理工大學承辦的“兆易創新杯”第十八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華東賽區現場賽在南京理工大學開賽。
本屆研電賽于今年3月開賽,華東賽區共有來自44所研究生培養單位的759支隊伍參加技術賽,參賽規模同比增長15%。經評審,156支隊伍晉級華東賽區現場賽。
12日上午,中國電子學會、江蘇省教育廳、承辦學校等相關單位負責同志,評審專家、華東賽區初賽一等獎團隊代表、所在高校領隊等嘉賓參加開幕式。
往屆參賽選手、南京理工大學博士生王博文同學在開幕式現場進行路演。他說:“研電賽是我們逐夢的起點,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得以不斷打磨和提升作品,為后續取得新的更大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
“將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勇于拼搏的精神、嚴謹求實的作風參加本次大賽。”參賽學生代表南京理工大學余立威同學帶領全體參賽成員宣誓。
華東賽區現場賽分為作品展示和分組答辯兩個環節。“通過這次比賽,我們不僅可以展示團隊的階段性成果,同時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也獲得了啟發和進步。”南京理工大學參賽選手任紅說。
“當前,國家對新裝備、新重大工程對熔焊與增材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于超輕高強韌合金以及復雜大型結構件急需精準精益焊接工藝。”參賽團隊“三個焊槍手”介紹道,“我們設計研發了一款高精度自動化焊接生產線視覺系統,通過成形前路徑精準規劃,從根本上杜絕制造復雜大型結構件在精準精益焊接上的缺陷和隱患。”
“生命科學對人類社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其中,結構光照明顯微(SIM)技術是唯一能對活細胞進行長時觀測的熒光超分辨技術,對生命科學的研究有重要意義,但國內高端光學精密儀器長期受壟斷,快速長時程活細胞超分辨成像依舊存在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團隊針對快速長時程活細胞超分辨成像的問題,進行技術創新,設計了一項光機電一體化集成技術,有效降低系統復雜度,滿足快速成像的需求,實現了光機電算的高度集成。”參賽團隊“光影微生”介紹。
通訊員 施嘉琪 朱志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