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進全省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建設,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經研究,省教育廳、省總工會決定繼續開展“2023江蘇教師年度人物”遴選推薦活動?,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進全省教育系統師德師風建設,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經研究,省教育廳、省總工會決定繼續開展“2023江蘇教師年度人物”遴選推薦活動?,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蘇發〔2018〕33號)精神,以“四有”好教師為目標,大力選樹先進典型,弘揚高尚師德,展示優秀教師形象,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推動廣大教師在教書育人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遴選要求
1.組織實施:遴選工作由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總工會組織實施并發文公布遴選結果。省教育科技工會、省教育廳教育宣傳中心(江蘇教育報刊總社)和省教育基金會承辦相關具體工作。
2.遴選對象:在2022-2023年度工作中,全省各級各類學校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落實“雙減”、對口支援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
3.遴選條件: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具有強烈事業心、責任感和教育情懷,模范履行崗位職責,事跡感人;突出師德第一評價標準,重在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深受家長尊重、社會認可;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遵循教育規律,創新教育方法,業績得到師生高度公認;在落實“雙減”、對口支援等工作中表現突出。近三年已獲“江蘇教師年度人物”和中央電視臺、教育部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教師”等榮譽的教師,不再作為遴選對象。
4.遴選方式及名額:基礎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教師由學校和縣(市、區)教育局、教育工會積極推薦,設區市教育局、工會遴選后集中報送。請各設區市教育局根據遴選名額分配表(見附件1)推薦參選教師,遴選教師要兼顧各級各類學校,同時適當向農村和鄉鎮學校傾斜。高校(含高職院)教師由所在學校直接推薦,原則上每校推薦教師不超過1名。參選教師事跡材料,須經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工會審核把關。
三、活動開展
1.廣泛發動(4月):省教育廳、省總工會在相關網站、媒體發出“2023江蘇教師年度人物”遴選活動通知;各地各校廣泛動員師生積極參加遴選活動。
2.宣傳推送(4月至5月):5月20日前,各設區市教育局和各高校報送參選教師事跡材料。5月下旬,“江蘇教育發布”“江蘇省師德建設宣傳中心”官方微信、江蘇教育新聞網、江蘇教科工會服務網等開設“江蘇教師年度人物”專欄(專題網頁),定期推送優秀教師全媒體報道。
3.組織遴選(6月至8月):省教育廳、省總工會組織專家進行遴選,選出20位“2023江蘇教師年度人物”、20位“2023江蘇教師年度人物”提名獎和優秀組織獎若干,經公示無異議后,予以公布,頒發證書和獎金。
4.宣傳表彰(9月):今年教師節期間,省教育廳、省總工會將對教師年度人物和優秀組織單位進行宣傳表彰。對事跡特別突出的典型,優先推薦申報“省五一勞動獎章”。
四、工作要求
江蘇教師年度人物,是省教育系統自下而上遴選產生的優秀教師代表,在全省教師隊伍建設中具有先進性、示范性、引領性作用。組織好江蘇教師年度人物遴選活動,對于打造新時代高質量教師隊伍具有特殊重要意義。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方總工會、教育工會要積極協同配合,廣泛深入發動,認真開展遴選,嚴格把關,優中選優,確保推出一大批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榜樣人物。要加大聯合發布、同步宣傳力度,創新活動形式,增強社會公眾參與度,努力營造社會各方關愛教師、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
文字材料要以教師先進事跡為基礎,找準亮點和感人點,表述生動準確。報送材料包括:“2023江蘇教師年度人物”遴選表(見附件2)、被推薦人事跡(2000字之內)、圖片2~3幅。紙質材料請寄至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1207室,聯系電話:025-83335126,電子版材料請發至電子郵箱jsenews@qq.com,郵件正文請留下活動聯系人和聯系方式。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附件:
1.“2023江蘇教師年度人物”設區市遴選名額分配表
2.“2023江蘇教師年度人物”遴選表(設區市、高校)
來源:教師處、最美教育人微信號
編輯:王筱
審核:謝雨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