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各中學立足學科教學、節日傳承和基地建設等方面,通過組織學生學習勞動常識,開展公益勞育等舉措,培養中學生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
近年來,揚州市江都區各中學立足學科教學、節日傳承和基地建設等方面,通過組織學生學習勞動常識,開展公益勞育等舉措,培養中學生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
結合學科教學普及勞動常識。在育才中學勞動課程校外實踐基地祥裕農莊,地理教師為同學們科普植物類型,并進一步探究農業區位選擇問題;語文教師結合學生所見鄉村風光,重溫語文學習中的田園詩作。在丁溝中學農具陳列館,思政教師為同學們講解水車等農具發展歷程及使用方法,鼓勵孩子們發揮聰明才智,將各學科理論知識與勞動實踐活動融會貫通,解讀大國工匠精神,引導同學們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
結合作業布置保障家務勞動。江都中學將家務勞動作為首色納入“四色”勞動教育課程,定期布置家庭作業。區三中、張綱中學分別以“讓青春在勞動中閃光”“學會感恩奉獻溫暖”為主題,引導學生在勞動體驗中發現美好、懂得感恩。華君外國語學校布置“愛心”作業——“我陪媽媽過個節”,通過發動學生幫媽媽洗碗、給外婆敲腿,為奶奶洗腳等活動,讓反哺之情升華勞動教育的價值意義。
結合節日傳承開展公益勞育。該區多所學校開展學雷鋒系列活動,組織學生走出校園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規范電動車排放,擦拭展柜櫥窗,打掃地面衛生,清理街頭廣告。植樹節當日,部分學校以“‘植’此青綠,不負春光”和“擁抱春天,播種希望”為主題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扶苗、培土、夯土、澆水等各個環節的分工協作,體味集體勞動的無窮樂趣。
結合基地建設提升勞育成效。邵伯鎮昭關中學開辟開心農場,按照“一個班、一塊地、一種類型”的模式進行種植、管理,并由各班推選一名學生擔任“場長”統籌負責,在培養孩子們責任意識的同時提升其勞動能力。仙城中學建設生態植物園,細分果木、花卉、農作物等區域,組織學生參與栽種、培植和管理,定期記錄作物變化,撰寫觀察日記,開展繪畫創作,形成“成長檔案”,在培養學生生物學科學習興趣、科學探究精神的同時進一步放大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育美成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