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殘疾人就業與共同富裕研討會線上、線下同步召開。會議由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主辦,來自國家統計局、中央黨校、江蘇省殘疾人發展研究會、南京大學、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
6月8日,殘疾人就業與共同富裕研討會線上、線下同步召開。會議由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主辦,來自國家統計局、中央黨校、江蘇省殘疾人發展研究會、南京大學、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長春大學、一加一殘障公益集團等高校和機構研究人員共聚一堂,從多學科視角展開討論,為托起殘疾人“就業夢”,集思廣益、獻策獻計,助推殘疾人實現共同富裕。
如何幫助殘疾人就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管理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賴德勝教授作特邀報告。他提出,在就業優先背景下,應更好發揮政府促進殘疾人就業的作用,加強殘疾人人力資本投資,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更好利用新科技促進殘疾人就業。他建議對殘疾人就業要分類推動,精準施策,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周沛教授認為應轉變殘疾人就業觀念,提升就業能力,從“不愿就業”到“我要就業”,從偏離實際的就業到人崗匹配的“積極就業”;從“安排就業”逐步轉變為“自主就業創業”,讓“充分就業”與“高質量就業”得到自然整合。首都師范大學廖娟博士指出,實現殘疾人共同富裕,就業是關鍵;促進殘疾人就業,提升教育和消除歧視是核心;減少就業歧視,短期看數字經濟是著眼點;消除就業歧視,長遠看教育是根本。江蘇省殘疾人發展研究會副會長牟民生研究員提出差異化就業是實現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的重要路徑,對于不同就業能力的殘疾人,應分別以融合就業、庇護性就業和社會保障為主。
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評估中心主任范莉莉研究員指出,在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背景下,新工作、新崗位不斷涌現,就業機會多元化,崗位內涵技術的要求呈現疊加趨勢,對殘疾人就業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須加大殘疾人職業技能培養培訓。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張新嶺博士立足江蘇殘疾人高質量就業創業,提出了促進江蘇省殘疾人高質量就業創業的對策建議。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科研處蔡翮飛博士分析了殘疾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機制,提出高校應為殘疾大學生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學習支持,激活他們積極的心理因素,對其實現就業和融入社會產生正向影響。
通訊員 楊黎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蘭倩怡
校對 徐珩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