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在疫情到來期間,如皋的教師們用心去學,用心去教,用心去研。他們希望待到少年回校時,他們能繼續順利繼續學業,疫情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顆流星。教師朱曉祥...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在疫情到來期間,如皋的教師們用心去學,用心去教,用心去研。他們希望待到少年回校時,他們能繼續順利繼續學業,疫情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顆流星。
教師朱曉祥來自如東、如皋、海安三地交界的一所偏遠鄉村初中,他開玩笑說他去釣魚,騎著自行車眨眼就能走三個縣市。從沒有做過美篇的他,第一次活動的美篇做了整整一天,幾輪美篇做下來,他竟然開起了技術支撐講座。
教師陸春雷參加完團隊線上研修活動,又馬不停蹄地去當她的十八線主播去了。她說團隊活動為她的“停課不停教”主播生涯帶來了知識,帶來了方法,更帶來了自信。
教師陳楊正月初七就作為志愿者到聯防聯控卡口值班了。天蒙蒙亮就出發,天烏黑了才返回,每天驅車90公里。硬是一場不拉地全程參加了18個晚上的團隊研修活動。
教師劉美廷為了展示一堂12分鐘的名著導讀模擬課,拉著孩子住到了空蕩蕩的學校宿舍,夜以繼日看完了圖書室里的十多本名著關聯書籍。
李旭東老師工作照
在前一階段,如皋鄉村初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育站學員在主持人李旭東的組織帶領下,以“讀”攻毒,利用居家時間展開專題閱讀,深耕迎春來;“研”陣以待,利用網絡媒介展開課堂研討,蓄力待花開。
在“微課堂”上,老師們大膽取舍,巧妙創設,在引領學生咀嚼文字的過程中領略作者的匠心,在觀察與思考中挖掘作品豐富的意蘊,在交流分享中助力團隊的拔節。
在“微點評”內,學員們毫無保留地敞開心扉,暢所欲言,既有對同伴模擬課堂的精彩點評,也有自己對文本的個性理解。智慧在碰撞中生成,靈感在交互中突現。
在“微講座”中,導師不僅僅點評課的優缺點,還對如何教好各類文體,對各位學員的現場提問,結合理論與實踐,文本和課例,進行了生動細致的指導。
今年疫情期間,“線上研修”對于如皋鄉村教師來說是一種全新選擇,他們以新形式印證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研修方式的變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豐富著“團隊研修”的內涵,展示著“教研抗疫”的精神力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