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組建多支中華文脈傳承實踐團。各團隊結合藝術設計、瓷刻技藝、建筑學等專業特色,奔赴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深入各地博物館、歷史遺址,走...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組建多支中華文脈傳承實踐團。各團隊結合藝術設計、瓷刻技藝、建筑學等專業特色,奔赴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深入各地博物館、歷史遺址,走訪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通過“專業實踐+文化解碼”,讓運河文脈在青春創意中流轉,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文化青春動能。
探運河文脈,尋文化根魂。“紅石榴”青行實踐團深挖江蘇大運河文化的獨特優勢,緊扣“追溯區域歷史文化,探索發展之路”主題,扎實推進社會實踐。實踐團探訪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中國漕運博物館等,引導青年學生沉浸式感悟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深化對運河文化的理解。通過構建“實地探訪+藝術創作+文化傳播”三位一體模式,深度挖掘運河文化的悠久歷史脈絡,為傳承和弘揚大運河文化奉獻青春力量。
刀筆刻瓷魂,匠心傳古韻。“瓷刻匠心”實踐團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帶領下,師生共探瓷刻的“古韻密碼”與“技法精髓”。團隊將運河文脈融入瓷刻研習,其研習之旅設三大環節:古譜研讀溯源、大師口述傳藝、上手實操練刀工。學生志愿者走進運河沿岸社區,指導社區居民體驗瓷刻,用瓷刻再現運河風光,讓更多人感受非遺與運河交織的文化魅力,助力傳統非遺技藝在運河文化的滋養下煥發現代活力。
訪古建遺珍,續運河風華。“運河新聲”實踐團聚焦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以“解碼古建智慧,傳承運河記憶”為主題開展實踐。團隊探訪運河沿線標志性古建,與古建保護工作者座談,整理瀕危建筑搶救案例,拍攝運河古建守護微紀錄片。隊員們還在社區開設古建知識講堂,用模型復原、手繪圖紙等方式,讓民眾直觀感受運河古建與航運史的共生關系,為大運河文化帶古建筑的活態傳承注入青年力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