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雪龍號”抵達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41次南極科考隊圓滿完成近6個月科考任務。東南大學南極科考隊員、95后青年學者單碩完成南極無人值守能源系統“東大極能”運維升級改造...
4月8日,“雪龍號”抵達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41次南極科考隊圓滿完成近6個月科考任務。東南大學南極科考隊員、95后青年學者單碩完成南極無人值守能源系統“東大極能”運維升級改造隨隊歸來。
記者了解到,科考期間,單碩與隊友在最低-40℃的極寒環境下,完成東南大學自主研制的泰山站智慧無人能源系統“東大極能”、昆侖站智慧無人能源系統“東大極能2.0”的技術保障任務,成功維持兩站能源系統持續無故障運行。值得關注的是,單碩在海拔4087米的昆侖站,成功收集到400小時極晝期多角度光強數據。這是東南大學隊員首次完整采集在站期間昆侖站太陽光強的變化規律數據以及自研多面光伏架構的輸出特性數據,為極地光伏高效利用提供數據支撐。
據悉,自2009年參與南極昆侖站首套可靠支撐平臺建設以來,東南大學科研團隊持續為南極科考能源系統建設運維提供核心支撐。2019年“東大極能”在泰山站實現國產無人值守能源系統零的突破,2022年升級版“東大極能2.0”在昆侖站投運保障科考數據實時回傳,2023年研發應用首套10kWp昆侖站無人綜合能源平臺光伏系統,顯著降低柴油發電機使用量,能耗減少達50%。此次科考中,團隊創新采用“傳統柴油發電-新能源發電”協同運維模式,通過自主研發的數字孿生運維平臺,實現南極海拔最高科考站能源系統的遠程智能監控與故障預警。
中國每年參加南極內陸科考的僅有二十余人,東南大學是持續參與南極內陸科考的少數科研單位之一,2009年至今共有10人次加入中國南極內陸科考隊,先后參加中國南極第29次、第35次、第36次、第39次、第40次、第41次科學考察隊,服務昆侖站、泰山站、秦嶺站等科考站點,共同完成南極內陸任務。
南極無人觀測站由能源供應系統、觀測設備、遠程控制系統三部分組成,作為國內主要在南極內陸提供能源供應和遠程控制系統的單位,未來,東南大學科研團隊將聚焦清潔能源占比提升、無人智能運維與多艙協同感知,打造更穩定、智能、綠色的極地能源保障系統,為我國南極科考持續貢獻東大力量。
通訊員 吳涵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