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1600余名師生走進南京農業大學衛崗校區,通過“歷史尋根+科技探秘”的研學路線,讓“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種子在春日抽芽。
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1600余名師生走進南京農業大學衛崗校區,通過“歷史尋根+科技探秘”的研學路線,讓“知農愛農、強農興農”的種子在春日抽芽。
在智能溫室現代農業科研平臺,孩子們穿梭于38間智能溫室與植物表型展廳,被這些“會呼吸的玻璃房子”所深深吸引。觀察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立體栽培系統,通過互動觸摸屏實時調控環境參數,感受智慧農業如何讓傳統耕作煥發新生。在這里,孩子們對農業的印象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作物也不再風吹日曬聽天由命,智慧農業的種子,在這一刻,播撒進孩子們的心田。昆蟲標本館內,千余種珍稀昆蟲標本引發陣陣驚嘆,孩子們在講解中認識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性。
跟隨講解志愿者的步伐,校史館的青銅浮雕墻與珍貴史料再現了金善寶、北大荒七君子等先輩的強農報國事跡,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展出的七千年碳化稻粒和古代農具,讓農耕文明發展史變得觸手可及。
生物標本館內,十萬余份動植物標本構成生動的自然課堂。孩子們化身“科學偵探”,用放大鏡比對百年標本,在志愿者引導下思考生態保護的意義。體育中心內,排球老師現場指導孩子們體驗顛球等基礎訓練,在汗水中感受多巴胺的快樂。
研學尾聲,勤仁坡上的文藝匯演將氣氛推向高潮。大學生哥哥姐姐們帶來的舞龍、民樂和歌舞表演,與小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交織成春日交響。
南京理工大學實驗小學黨支部副書記許小娟表示,此次研學活動是學校15分鐘實踐圈的新探索,讓孩子們近距離感受大學氛圍,在觀察智慧農業、體驗排球訓練、探訪農耕文明的過程中,增進對現代農業的認知,激發科學探索的興趣。
據了解,作為“大中小思政一體化”的實踐探索,南京農業大學將聯動中小學資源,持續打造“農業+科技+文化”融合的育人平臺,通過沉浸式研學引導青少年深刻領會農業強國使命,讓“誠樸勤仁”的校訓精神與“強農報國”的情懷擔當接續傳承。
通訊員 趙廣欣 王玉龍 張子樂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圖片 王爽 趙廣欣
校對 王麗麗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