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是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致力于高質量技能人才供給,強化職業本科教育核心能力建設,提高工匠人才培養質量。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用心用情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工作,以高質量技能人才供給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
壓實“責任鏈”,扛起推進就業使命擔當
以更高站位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的戰略部署,把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緊密結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持續強化專業、課程、教材、教師、實訓基地等職業本科教育核心能力建設,切實提升工匠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建設“全國領軍、世界一流”職業本科大學。
以更實作風深入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成立校院兩級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致力于為行業企業培養具有“金的人格、鐵的紀律、美的形象、強的技能、創的精神”特質,具有“復合性、精深性、創新性”特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確立以“穩定畢業去向落實率、提高就業質量、優化就業結構”為核心的就業工作總體目標,千方百計落實落細訪企拓崗專項行動,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
以更大力度匯集動能促進協作協同。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職業本科大學高質量發展與就業工作委員理事長單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以互利共贏的有效行動積聚融合實力。積極搭建適應職業本科大學隊伍發展、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實踐平臺,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與行業企業共同推動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重點區域集中、重點企業集聚。
融合“創新鏈”,發揮校企合作賦能作用
抓實專業建設。對接“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設置職業本科專業33個,構建了以通用裝備技術、專用裝備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為主干,以制造裝備設計、管理服務、貿易流通為支撐的專業集群架構。其中,66%的專業緊密對接江蘇1650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101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00%的專業緊密對接江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緊跟國家和產業發展趨勢,實施示范(重點)專業建設項目,新增立項20個校級課程團隊,聚合資源全面打造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職業本科專業高峰。
強化協同育人。一是共建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聯合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和精雕集團、TCL集團等領軍企業,牽頭建設“全國機械行業高端數控裝備產教融合共同體”“全國工業互聯網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產教融合共同體,促進教育鏈與產業鏈有效對接。二是共建市域產教聯合體。共建江北新區軌道交通產教聯合體,與南京電子商務協會、南京跨境電商(玄武)產業園成立“南京跨境電商市域產教聯合體”,促進學校與產業園區深度融合。三是共建現代產業學院。與華為、上能電氣、蘇豪集團等行業領軍企業共建9個特色產業學院、68個應用技術研究機構。四是共建校企育人機制。與行業龍頭企業結成人才培養聯盟,遴選混編教學團隊,校內擇優組建“現場工程師班”,實施“學業+產業”雙導師制,嵌入辦學治校和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共建基地、共享資源、共育人才、共研技術,助力部分實習學生直接實現就業。
對接“崗位鏈”,探索就業資源開拓機制
突出三方聯動匯合力。持續利用江蘇機電職教集團、江蘇省輕工協會、校友會三個平臺拓寬就業渠道,精準定位崗位需求,推動落實聯合就業育人。同南京市、蘇州市、鎮江市等地方政府部門以產業共推、人才共育為目標深度洽談校地合作,積極推動實地走訪、企業家進校園、人才工作站建設工作,建立常態化對接交流機制,與人社部門常態化開展組團送崗活動,實現資源共享。
精耕就業市場添助力。以訪企拓崗專項行動為抓手,發揮書記校長“頭雁作用”,全年走訪用人單位300余家,與行業重點企業建立就業合作新渠道,持續拓寬職業本科“朋友圈”,實現職業本科人才培養供給側與市場高層次技術技能崗位需求側精準對接。幫助用人單位培養和招聘更多實用型、復合型和緊缺型人才,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與就業有機聯動、人才供需有效對接,建立緊密型就業基地220余家,申報獲批28項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
深入供需對接提效力。充分發揮校招主陣地作用,每年組織近2000家用人單位參與校招,提供就業崗位6萬余個,實現招聘活動主題多元化,招聘服務主體多層次。校級層面舉辦綜合性、區域性等大中型招聘會,為畢業生打造“百校聯動就業活動”“暑期就業實習專場”“訪企拓崗促就業系列”“春日促就業攻堅系列”“百日沖刺系列”“周三就業集市”等定制式招聘會,院級層面舉辦“小而精、專而優”中小型行業專場招聘會。針對重點群體畢業生,舉辦“宏志助航計劃”離校未就業專場招聘會,強化兜底保障。
優化“服務鏈”,提高就業幫扶質量效果
為青年群體打造“高效能生涯課堂”。將職業生涯指導課納入學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必修通識教育和選修個性教育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線上線下學習相結合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配備生涯咨詢室和“創未來”生涯發展工作室,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充分發揮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的示范作用,將新賽制與課程改革和就業指導服務有機融合,在發揮育人價值上持續探索創新,推動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就”。
將求職學生引向“高效率尋業之路”。組織開展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工作,及時跟進思想動態及就業進展情況,加強勞動就業政策法規宣傳。以“學生需求”為導向,豐富畢業生就業服務季系列活動,圍繞就業心理、職場技能、形勢政策、行業動態等方面舉辦“職通未來大講堂”系列講座、主題班會,以“第二課堂”為抓手,打造職場感知體驗、簡歷制作大賽等第二課堂就業指導活動,提升畢業生職場“軟技能”。線上建立就業指導咨詢師資庫,開設“一對一”就業咨詢服務平臺,線下通過“一站式學生社區”持續提供簡歷優化等就業指導服務。
為重點群體點亮“高質量就業之燈”。實施“網格化管理”幫扶模式,針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重點群體,制定實施“責任到人、一人一案”幫扶策略,建立幫扶工作臺賬,落實就業幫扶動態管理。自2021年獲批教育部“宏志助航計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江蘇省大學生核心就業能力培訓點以來,學校持續擦亮“兩個基地”培訓品牌名片,遴選優秀師資,組織集中備課研討,打磨升級課程體系,為省內10所高校2200余名重點群體畢業生提供高質量就業培訓,培訓滿意度達98%。
來源:《群眾》雜志2025年第4期
作者:謝永華(作者系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蘇勝利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