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召開的第二屆社會合作創新發展大會上獲悉,“大豆新品種‘南農47’”“梨新品種‘夏露’等的選育和應用”等南農“十大農業科技應用成果”正式對外發布。
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召開的第二屆社會合作創新發展大會上獲悉,“大豆新品種‘南農47’”“梨新品種‘夏露’等的選育和應用”等南農“十大農業科技應用成果”正式對外發布。
記者注意到,像此次發布的梨的新品種就有五種,包含肉質極細嫩、易豐產的“夏露”、糖度高酸度低的“寧霞”、極早熟且果個較大的“3-69號”、耐貯藏,有香味的“寧虹”以及果個大、品質極優的“寧晚翠”。
“我國梨產業品種結構不合理,晚熟、地方品種及引進品種比例過大,栽培品種結構急待調整。”相關負責人介紹,團隊通過構建、完善梨雜交育種流程及配套技術,縮短育種周期,選育出一系列梨新品種,有力的推動梨產業品種更新和產業健康發展。
據介紹,這些成果充分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區域發展需求和產業需求,聚焦生物育種、作物生產、智慧農業等關鍵領域,通過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匯聚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
入選南京農業大學2024年度“十大農業科技應用成果”的還有:大豆新品種“南農47”、木霉菌聯合秸稈還田土壤高效培肥技術、設施切花菊水肥一體化精確肥水管理技術、消減雜草群落的精準生態控草智能技術平臺、肉羊規模化高效精準養殖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豬回腸炎亞單位疫苗創制、生豬智能化屠宰和豬肉保鮮減損關鍵技術、小麥智能精準耕種關鍵技術裝備研發與示范應用、作物時空表型一體化觀測體系。
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在第二屆社會合作創新發展大會上的致辭中表示,學校將與合作伙伴攜手共進,推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持續探索合作共同體建設,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張少華表示,希望通過深化校企合作,拓展跨界協同創新,最大程度實現“科研與產業、科研團隊與企業”有機融合,創建“企業受益、產業壯大、人才成長、學科發展”的科技服務新模式,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
會上,南京市概念驗證中心(南京農業大學現代農業領域)、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南京)成果轉移轉化技術服務聯盟揭牌。
據了解,2024年度南京農業大學社會合作事業再上新臺階。2024年度農業科技應用成果轉移轉化到賬經費較2023年度增長超14%。學校連續第5年獲評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成效考核最高等級,第6次榮獲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同時獲批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農業與健康分中心、南京市概念驗證中心,獲評中國技術市場協會“金橋獎”。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通訊員 楠秾萱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