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南郵人!”9月6日至7日,南京郵電大學迎來了9000余名2024級新生。機器人揮著手歡迎,祝福的話語掛在老師們的嘴邊,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柚子”相會南郵,嶄新的夢想在這里播種、發芽。“郵緣”又相...
“你好,南郵人!”9月6日至7日,南京郵電大學迎來了9000余名2024級新生。機器人揮著手歡迎,祝福的話語掛在老師們的嘴邊,來自五湖四海的“新柚子”相會南郵,嶄新的夢想在這里播種、發芽。
“郵緣”又相會,雙向奔赴的他們在這里相遇
“我和南郵是雙向奔赴!”2024級外國語學院本科新生杜姍妮來自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在她初三那年,南郵研究生支教團第一次來到板場鎮初級中學支教。“我至今記得學長學姐們在課上向我們介紹有趣的科學知識,分享學習生活的經驗。”在迎新報到現場,杜姍妮非常激動,如今她也來到支教團成員求學的地方,期盼著帶著所學知識回到家鄉,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三代南郵人,情系南郵,薪火相傳。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2024級博士研究生韋穎的外公、外婆和母親都是南郵校友。“不同年代的家人在南郵的學習生活經歷,如今成為了我們新的共同話題。”韋穎希望在就讀期間能夠專心致志于科研工作,在前沿課題中不斷探索和創新,努力延續和發揚南郵精神。
王嘉琪和父親合影
看到青春洋溢的新生們,2000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王智紅感慨在南郵的求學時光:“我和妻子是大學同班同學,三牌樓校區的眼鏡湖畔、無線樓的自習教室都充滿著美好回憶。”今年,他們的女兒王嘉琪是南郵省內錄取的最高分考生之一,即將進入貝爾英才學院學習。
“高考后我一直傾向于報考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從小就耳濡目染,深知南郵是‘華夏IT英才的搖籃’。”王嘉琪在報考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南郵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希望在未來能夠在計算機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
AI來上新,創新的鏈條在這里連結
“看!這里有機器人!”自動化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迎新場地前,一個機器人搖擺著向新生們招手,旁邊還有幾輛智能小車。這款機器人可以踢足球、也可以打高爾夫,而智能小車能夠自動識別軌道繞開障礙物。迎新志愿者劉晨希認為:“將具有專業特色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帶到迎新現場,能夠讓新生們感受到‘無創新,不南郵’的創新氛圍。”
今年6月,南郵面向2024級新生發布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培養行動方案,開創面向非信息類專業的“人工智能+微專業”和面向信息類專業的“人工智能+微課程”兩種模式,每一位學生能夠在四年的學習中學習到人工智能技術。日前,包括12個“人工智能+微課程”已經面向全校啟動報名,讓同學們更好地擁抱人工智能的時代。
“我對模擬集成電路領域非常感興趣,浦口校區坐落在產業園中,讓我看見了更多的實踐機會。”2024級碩士研究生王暑俊本科便就讀于學校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未來三年即將在位于浦口高新區的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產教融合學院)研究生辦學點學習,繼續在集成電路領域求學探索。
通訊員 孫陳妮 畢瑩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