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心蕙質(zhì),芬芳人生”——把這八個字送給央視財經(jīng)頻道《秘密大改造》第二季第一期的主人公蘭全翠,再合適不過了。
中央文明辦日前發(fā)布的2018年6月“中國好人榜”上,蘭全翠名列其中。與病魔頑強抗爭14年,這位37歲的鄉(xiāng)村女教師兢兢業(yè)業(yè),為學生和教育奉獻了她全部的心血與熱愛。
面對社會各界的疼惜與關愛,蘭老師卻說,當年,是社會的幫助讓她得以成功換腎,“我這條命是別人給的,我很想努力回報社會。離開三尺講臺,就偏離我當年報考師范的初衷了。”
為了工作早出晚歸的蘭老師,和父母共同住在一座普通的農(nóng)村小平房里。歷經(jīng)40年的侵蝕,房屋早就破敗不堪,昂貴的手術費和長期的醫(yī)療費,已經(jīng)讓蘭老師一家無暇顧及生活質(zhì)量,屋內(nèi)幾乎沒有家電和家具。
連有心為父母添置一臺空調(diào),都遭遇了老人的反對,這讓孝順的她滿懷愧疚。讓房子變個樣,曾是她心底里最不敢想的奢望。
《秘密大改造》第二季的第一站,走進了蘭全翠的家。節(jié)目組邀來頂級設計師楊邦勝,為這位鄉(xiāng)村女教師制造驚喜,好讓她擁有更好的生活。
不幸人生里的一束光亮,
讓她決定做一株傲立的向日葵
成為一名人民教師,是蘭老師從小就在心中埋下的夢想。
1999年,從南京的師范學校畢業(yè)后,成績優(yōu)異的蘭全翠回到家鄉(xiāng)石橋鎮(zhèn),當了一名普通的鄉(xiāng)村小學教師。今年,已是她執(zhí)教的第19個年頭,“能教孩子們,感到非常的幸運。”
當人生的航向朝著自己的目標順流而行的時候,如果不是2004年查出身患尿毒癥,蘭全翠本可以是一個享受學生歡呼的青年教師。
可是命運當頭一棒,從2001年到2002年,她都在為確診為鼻咽癌中晚期的父親奔忙不停,接著禍不單行,自己身患重病,她一度覺得人生“真的是很絕望”。
那年,在石橋小學全體師生和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蘭老師及時籌措到手術費用,并且找到移植腎源,成功完成手術,化險為夷。蘭老師清晰記得,有一名叫劉敏的學生甚至表示,愿意將自己的腎捐給蘭老師。
學生、同事和社會給了蘭老師第二次生命,也給了她走出陰霾、重新傲立的勇氣。
手術還在恢復期的蘭老師就主動要求重返崗位,她放不下自己的畢業(yè)班學生。學校為了照顧她,一開始為她安排相對輕松的圖書館管理員職務,半年后,倔強的蘭老師堅持重返講臺。
用她自己的話說,如果一個老師不教學,會感覺整個人都不舒服。就這樣,十多年來,她抱著重病痊愈的身體,堅持在教學一線,而且擔任起班主任和數(shù)學教研組組長的職位。
在與病魔斗爭的同時,蘭老師收獲了無數(shù)褒獎。“2013年江蘇省五一巾幗標兵”“2014年江蘇省最美鄉(xiāng)村教師”“2014年全國優(yōu)秀教師”……每一份榮譽,都是對蘭老師付出的肯定。
學校領導和同事談起她時,會忍不住流淚,性格活潑、能力極強的蘭老師,在沒有病痛的時候展示的才華是多方面的,如今,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了工作上,同事們看得出,她內(nèi)心其實羨慕那些有家庭、有孩子的同齡人。
尿毒癥作為家族病史,蘭老師的兩位哥哥也身患此病,二哥在11歲時去世,大哥也是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進行了腎臟移植手術。
蘭老師和大哥術后都要終身吃藥,每人每月光藥費就得花四五千塊錢,盡管蘭老師的醫(yī)藥費有單位醫(yī)保報銷,但是大哥的農(nóng)村醫(yī)保報銷較少,且還有一個上初中的孩子要供養(yǎng),因此蘭老師每個月的工資都用來補貼大哥的藥費和家用。
不想“害人害己”,蘭老師早已放棄了結(jié)婚生子的打算,她把母愛傾注在了工作之中,“我所教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我的兒女。”
《秘密大改造》節(jié)目鏡頭里的蘭老師,樂觀、愛笑,她喜歡紅色的衣服,顯得燦爛而明亮。她每天騎著電瓶車奔走在距離十公里左右的學校和家里,哪怕生活拮據(jù),一家人也齊心協(xié)力,努力生活。
蘭老師最喜歡向日葵,她覺得,這種怒放的植物身上,有她生命的影子。
想讓房子變個樣,
是她的希望與一度的奢望
本是家里最小的妹妹,卻擔起家庭最重的責任。作為一名孝順的女兒,蘭全翠對父母心懷愧疚,本該頤享天年的年紀,卻讓他們住在夏天熱、冬天冷還飽受蚊蟲叮咬的房子里,“本來準備今年夏天裝個空調(diào),他們覺得亂花錢。”想讓房子有所改觀,蘭老師心有余而力不足。
這座位于南京市浦口區(qū)石橋社區(qū)西張村的小平房,已經(jīng)有著40多年的歷史了。房屋布局是四間連在一起的房間,分別是廚房、雜物間和父母臥室、客廳兼餐廳、蘭老師房間。
父母親睡在廚房與客廳之間的小臥室里,兼具放置雜物功能,沒有完整的墻,房門處只有一層布簾作遮擋。狹小陳舊的廚房滿是油煙的痕跡。
因為生病,蘭全翠的房間條件相對稍好,也僅是多了一臺空調(diào),臥室里的一張高度并不適合的桌子就是她的工作臺。整個房間采光不佳,大白天進門還要開燈。
看到此情此景,隱藏真實身份接近蘭老師實地走訪后的設計師楊邦勝說:“這個房子太需要改造它了,太需要改變他們的生活了。”
同樣在農(nóng)村長大,同樣當過老師,楊邦勝對改造這座小平房充滿了迫切,“看到這個房子,覺得和他有緣份,看到這個場景,跟我們小時候看到的房子和住的房子很接近,又在農(nóng)村,有很自然的氣息。”
《秘密大改造》在蘭老師學校領導、同事以及家人的全力配合下,隱藏真實意圖,開啟秘密改造計劃。學校的楊校長安排蘭老師參加南京市教育局組織的“鄉(xiāng)村骨干教師研修班”,趕赴青島參加為期17天的學習和調(diào)研。
告別父母和學生,蘭老師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遠行,不僅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里學習了先進的教學理念,也去到了自己夢想的海邊,“大海非常遼闊,讓人忘記所有的煩惱,這是我非常向往的一個地方,圓了我一個久遠的夢吧。”
蘭老師毫不知情的同時,南京的改造計劃克服老房改造的重重困難,正在一點一滴將夢想變成現(xiàn)實。
四方會議上,設計師和施工隊絞盡腦汁解決問題,蘭老師的父母見狀,顯得激動又忐忑,他們對設計師楊邦勝說“我想減輕你們的負擔”,生怕添了一絲麻煩,楊邦勝安撫他們:“沒有負擔,主要是要適合你們。”
用愛裝滿蘭老師煥然一新的家,
溫暖她那一顆赤子之心
因為難度實在太大,還涉及土建工程,原定14天的改造計劃不得不拉長到17天。這17天的加班加點、精雕細琢,設計師用無數(shù)愛的細節(jié),裝滿了蘭老師煥然一新的家。
遠觀整體,小平房干凈整潔,外墻保留了原灰磚設計,外觀和鄉(xiāng)村大環(huán)境融為一體。推門而入,原本昏暗逼仄的房間分區(qū)合理,井井有條:
原廁所拆除,變成父母房的洗浴間和衛(wèi)生間;拆除原父母房的隔斷,將兩個區(qū)域合并,改造成新的廚房和儲物間;
保留原堂屋區(qū)域,改造成新的客廳;拆除蘭老師房間的隔斷,改造成新的主臥、衛(wèi)生間、淋浴間和儲物間;
屋頂改造,北面增加回廊,后院打造成家里的后花園。回歸自然,保留傳統(tǒng),灶臺保留了原本的生活狀態(tài)。
房屋通透、明亮,白天完全不用開燈,廚房、客廳和蘭老師的房間都可以看到花園,風飄過來,清新怡人。以前閉塞壓抑的蘭老師房間,如今已是溫馨且獨立的區(qū)域,舒適的辦公桌椅,柔軟的小沙發(fā),辦公、居住兩相宜。
成為點睛之筆的兩處專屬設計,融入了孩子們對蘭老師的愛。改造之前,喬裝成美術老師的楊邦勝,專門在課堂上為孩子們安排作業(yè),畫出“我心中的蘭老師”。
他們筆下的蘭老師文靜、淡雅,有一雙大眼睛,充滿著智慧,并用文字寫道:“蘭老師,你像天使一樣溫柔,你像牡丹一樣鮮艷,你給了我們愛,你是我們學習中的母親”。
這些畫作變身房間的軟裝,有一幅專門放在蘭老師的書桌旁邊,作為她忙碌時的暖心陪伴。
煥發(fā)生機的后花園,是設計師的另一處別具匠心。為了買到蘭花,設計師跑遍了南京的花卉市場,選定之后邀請學生代表親手為蘭老師種上蘭花草,“希望蘭老師像我們種的蘭花草一樣,一年四季都非常旺盛,非常的清香”“蘭老師,我們會像蘭花一樣陪伴您”……
這片美妙的蘭園寓意“全翠惠蘭,四季幽香”。蘭老師一看到蘭花,就知道和學生們一定有關系,“人家說教師真的是最幸福的職業(yè),你能教他們,真的是你這輩子修來的福氣呀。”
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秘密大改造》節(jié)目組和設計師用滿腔誠意和匠心巧思,溫暖了蘭老師的一顆赤子之心。疑惑、震撼、興奮、感動、喜極而泣……
她說這不可思議的一切“超過了自己所能想象的最美好的房間的樣子”,也感激于節(jié)目的付出厚重到“承受不起”。可所有人都知道,蘭老師為社會的付出,對生命的赤誠,值得她擁有這滿滿的關愛、濃濃的情誼。
“我的前半生奉獻給了講臺,我的后半生也一定會在講臺怒放我的生命。”
節(jié)目過后,小平房里的生活,依然會平淡而幸福,三尺講臺上的蘭老師依然會堅毅而努力,但相信更多的愛與暖會因此凝聚,聚沙成塔,照亮更多人對美好的向往、對美德的恪守,讓我們的心與身一起,在煥然一新中三冬暖、春不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