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政清主持,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院長楊國來作為第三完成人共同完成的“永磁電渦流阻尼減振緩沖耗能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項...
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政清主持,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院長楊國來作為第三完成人共同完成的“永磁電渦流阻尼減振緩沖耗能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楊國來
“16年磨一劍!這份寶貴的榮譽是陳政清院士帶領整個團隊取得的,是屬于國家的!”24日上午,手捧獲獎證書,楊國來難掩心中喜悅與自豪。陳政清院士是工程力學專家,長期從事橋梁等大型結構的工程力學問題研究。2008年,他帶領團隊啟動“永磁電渦流阻尼減振緩沖耗能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研究。
“這一項目完全是我國自主創新?!睏顕鴣斫榻B,減振緩沖耗能技術是保障大型工程結構和重型裝備在動力作用下安全長壽的共性關鍵技術,比如,大型橋梁在遭遇風災時需要確保安全的最大對抗力,即最大風荷載;建筑物可以承受的最大地震強度,即抗震烈度等。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基本依賴國外進口的液壓油阻尼技術,來確保大型工程結構在遭遇極端惡劣天氣和地質災害時的安全性。然而,這項技術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液壓油易滲漏,使用時間長了會出現漏油情況,對緩沖效果影響很大。液壓油又極易受溫度影響,導致性能不穩定,并且其阻尼技術是依賴摩擦耗能,不可避免會產生磨損,降低使用壽命直至失效。
陳政清院士科研團隊經過16年不懈努力,以“十年磨一劍”的堅韌和毅力,研發出與液壓油阻尼原理完全不同的永磁電渦流阻尼減振緩沖耗能新技術,并實現產業化,徹底打破“技術依賴進口”,實現從“0”到“1”的飛躍。
“這項新型技術既突破了傳統電渦流阻尼技術的兩大制約,又解決了液壓油阻尼技術在使用中的各種難題,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可靠性高、結構簡單、服役壽命長、生態環保,比技術進口至少節省三分之一成本。”楊國來十分自豪地說,將永磁式電渦流阻尼器成功應用于土木工程抗震減振領域,是團隊首創,中國首創。這項發明被國內外專家評價為“耗能減振領域的革命性突破”。
據了解,“永磁電渦流阻尼減振緩沖耗能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至今已取得50余項國內外專利,形成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磁阻尼新技術系列減振產品。自2013年實現產業化以來,已成功推廣應用于土木、電力、工程機械等多個行業的120余項大型工程,遍及全國26省及摩洛哥、馬來西亞等國。比如,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世界最大跨度鋼管混凝土鐵路拱橋藏木特大橋、世界最大跨度人行橋張家界大峽谷玻璃人行橋等。
“科技創新永無止境,科研攻關任重道遠?!睏顕鴣碚f,項目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領域等待大家去探索研究,也需要更多科研人才的加入,“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有多位老師也即將加入到研發團隊中,一起為項目的后續研發貢獻力量?!?/p>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