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樓突發火災,四五個傷者送來急救,有創傷、胸外傷、燒傷不等,心肺復蘇按壓不夠病人沒有搶救回來,家屬情緒崩潰……”4月13日,一場緊張刺激的臨床技能大考在南京醫科大學上演。記者了解到,當天舉...
“居民樓突發火災,四五個傷者送來急救,有創傷、胸外傷、燒傷不等,心肺復蘇按壓不夠病人沒有搶救回來,家屬情緒崩潰……”4月13日,一場緊張刺激的臨床技能大考在南京醫科大學上演。
記者了解到,當天舉行的是南京醫科大學2024年臨床技能競賽總決賽,本次競賽分為分區賽、總決賽兩個環節進行,67支代表隊268名選手參加了分區賽,20支隊伍共計80名選手進入了決賽,最終6支隊伍入圍了總決賽環節。
記者在現場發現,總決賽的考題為臨床情境題,“居民樓突發火災,不同程度受傷的居民被急救車轉運到醫院”,參賽團隊要臨時組成急診救護小組,應對處理患者傷情。參賽選手需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患者的分類檢傷、救治處理、醫患溝通等任務,并需要提交詳細的救治方案和操作記錄。選手們“生死時速”比拼救人真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的傳統賽題不同,本次考題案例設置沒有固定“劇本”,避免“操作熟練”,更注重“操作有效”,情境考題的設置為開放性結局,選手的救治處理不同、操作水平不同會導致不同的“治療效果”,也就“演繹”新的發展方向。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選手心肺復蘇操作中,如果沒有達標,搶救失敗導致患者死亡,面對“患者家屬”的“情緒崩潰”,這就要求選手進行有效的醫患溝通和新的處理;心肺復蘇達標患者搶救成功,但由于按壓時間和力度沒有控制好導致了患者肋骨骨折,又要求選手進行另一種途徑的處理和應對。
“這種創新性的設置,使得比賽更加貼近真實世界的醫療環境,參賽者需要更加全面、靈活地應對各種突發情況。”大賽副裁判長、南醫大一附院整形燒傷外科副主任醫師唐健介紹,大賽還積極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包括運用高級仿真患者,給予選手實時反饋的情景式競賽模式,運用診療思維平臺實現選手臨床處置措施和結局的可視化等,也增加了比賽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比賽的整體水平。
“還是有些緊張的,大腦要高速運轉,把平時所學所練發揮出來。”剛從考試現場出來的南醫大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的李驛洵還顯得有點激動,今年就讀大五的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已經在南醫大一附院實習,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進入到真實的模擬考試,還是非常考驗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記者了解到,南京醫科大學一直以來非常注重臨床實踐教學,近十余年來,持續推進“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教學計劃,開設臨床技能訓練課程;不斷加強臨床師資崗位勝任力要求,組織開展“天元教學”教師發展系列培訓(如:臨床青年教師輪訓、臨床能力考官培訓等);強化學校醫學模擬中心內涵發展,推進附屬醫院等教學單位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建設,不斷創新技能培訓與考核模式等。從教學計劃、評價方式、師資培養、實踐平臺等全方位保障學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
通訊員 柏平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王赟
攝影 余萍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