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身穿漢服,師生共吟一首首關于勞動的古詩詞,這是市中山路小學“仁章思政學...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身穿漢服,師生共吟一首首關于勞動的古詩詞,這是市中山路小學“仁章思政學院”成立暨開課第一講——美好生活,勞動創造。
當天,由市中山路小學教育集團聯合江蘇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鎮江市外國語教育集團,共同啟動了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這意味著,與中學、大學共建共聯共享,以鮮活的實踐和生動的現實,集多方之力將教育協同推進的大思政體系正式拉開序幕。
從勞動出發,營造教育新生態
開課第一講選擇以勞動教育為主題,意義深刻。“勞動教育的價值取向,決定了其思想政治定位。”在市中山路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陶靜看來,勞動教育的內涵,事關學生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標上是一致的,“我們希望以勞動教育為突破口和切入點,讓學生們在勞動實踐中獲得更好成長,讓他們雙手更靈巧,大腦更聰明,心態更陽光,生活更美好。”
事實上,學生們的感受確實很深。學校組織優秀少先隊員們走進恒順集團,尋訪獲評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恒順職工林田中。聽林田中叔叔說要想把醋釀好,需要經過四道大工序,四十多道小工序,歷經七十多天才能完成,隊員黃澤瑞很是感慨,“要想把一件事做好、做精,真的非常不容易,我們也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不斷創新,為人民、為社會做出貢獻。”
思政課之“大”,絕不是指課堂規模的大小,而是在整合資源、多方參與之下,構建以黨帶團與以團帶隊、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學校與社會相得益彰的教育生態。
中山路小學在拓展思政課教材內容上下功夫,扎實推進第一課堂,分年段梳理各科課程中的德育因子,在各學科選段中選擇典型素材做研究。校園兒童情景劇、課題研討、辯論賽……如果說第一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第二課堂則在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升能力、塑造人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共促共進,這是構建大思政體系的關鍵所在。”陶靜表示。
從教學出發,拓寬教育大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說,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驚濤拍岸的聲勢,也要有潤物無聲的效果,這是教育之道”。
“說到底,思政教育不是一個大而空的概念,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最終是讓學生能夠落實到日常實際行動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陶靜介紹,學校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鼓勵班主任及道德與法治教師利用好資源庫,對日常教學進行有效補充,在“上接天線”的同時,做到“下接地氣”,推動延時服務校本德育課程建構。
5月的節日很多,四(3)班利用延時服務課程,讓學生們自己查閱傳統節日資料,分工協作,為大家介紹節日背后的故事,讓大家對節日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母親節來臨之際,我們布置給了孩子們一個特別的作業,讓大家回去給媽媽制作一張卡片。”班主任張悅說,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重心還是在教學一體化,小學階段思政課的主要任務是道德情感的啟蒙,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與同學、家庭、社會等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讓他們獲得更好成長。
據了解,學校還積極打造線下場館,成立了京口區黨史學習教育體驗館,讓學生通過圖片、實物等接受黨史的洗禮,在心田里播下愛黨愛國的種子。
學校也正依據自身特點讓思政課“宏大”起來。走進世業洲青少年活動中心,來到“八禮四儀”館,了解從古至今文明禮儀的變遷;走進新四軍韋崗抗戰紀念館和鎮江烈士陵園,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祭掃活動;走進脫貧攻堅示范區、翰雅有機農場,了解趙亞夫科技興農、以農富農的先進事跡,喜看鄉村振興成果……
從黨建出發,構建教育強磁場
小學作為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作為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尤為重要。中山路小學在大思政體系的建構中,探索“黨建+思政”,以黨建“強磁場”推動仁章“大思政”建設。
根據同類、相近學科劃分,學校黨支部設置“橫撇豎捺”“加減乘除”“跑跳投擲”等7個黨小組,期初、期中、假期三個時間段,開展“仁章”好教師琢玉、潤玉和美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形成理論學習閉環,激發教師內生動力。
黨建力量始終是教師隊伍的“主心骨”。學校黨支部書記率隊創成江蘇省“四有”好教師省級重點培育團隊,組織集團、校級、部門等各層級開展教育故事分享會,覆蓋黨團員教師,講自己的故事、講同伴的故事。黨支部委員、副校長張文琪多次召集一批“又紅又專”的黨員教師開展新一輪內涵項目建設理論研討,并邀請江蘇省特級教師把脈問診,給出高屋建瓴的建議。
將黨建創新與思政教育互動融通,學校一直在探索。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吳永平,黨支部委員、副校長楊海峰等各自發揮在教育、教學管理、班主任工作、青年教師培養等方面的特長,領辦黨支部、校長室重點工作,成立“紅色智庫”,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切實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
“大思政,大要有大的樣子,大要有大的內涵,大要有大的保障。”陶靜堅信,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時代新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育人格局已然逐漸形成。(全媒體記者 曾海蓉 通訊員 吳永平 王學清)
新標題: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上好新時代仁章“大思政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