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圍繞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進一步增強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的參與度和貢獻度,...
【編者按】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圍繞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進一步增強新時代高校統戰工作的參與度和貢獻度,省委教育工委開設“高校統戰風采”欄目,集中展現新時代江蘇高校統戰工作特色經驗和創新舉措,為各地各高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江蘇科技大學遵循教育規律,聚焦知識、情感、態度、思維、行為五個層面,構建了“知、情、信、意、行”進階式教育模式,推動民族工作系統化、特色化,推動各民族大學生更加堅定“五個認同”,為高校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新事、找新路、拓新篇。
“知”是基礎,促進知識傳遞。積極推進“四觀”教育進思政課課堂,打造相關專題課程,深入持久地開展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教育;探索“翻轉課堂”,由少數民族學生講解民族區域自治下的成長感悟,讓各民族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優勢。
“情”是中介,增強情感共振。成立民族學生混合組成的學生社團,構建互嵌式的學習、生活結構,實現以情“聚”人;開展教師領航和朋輩伴航“一對一”結對,做好民族學生學業幫扶,不斷完善“獎、勤、助、貸、補”五位一體助學機制,實現以情“動”人;以民族歌舞器樂為媒介,組成藝術展演團隊,激發心靈共鳴,實現以情“悅”人。
“信”是支柱,加強信念引領。加強中華民族精神的學習宣傳教育,匯聚建設偉大祖國的信心和力量;開展“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以茶文化、蠶桑絲綢文化為紐帶,開設綠茶品鑒、蠶絲智慧與農桑文化講座,講好多元民族文化融合故事,各族師生文化自信更加增強。
“意”是保證,強化意志磨煉。依托學校已建成的江蘇省高校統一戰線同心教育實踐基地、江蘇省紅石榴家園等平臺載體,加強與鎮江市民宗等部門的聯動和協作,組織開展基層走訪、田野調查、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引導各民族學生圍繞邊疆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感受歷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等專題切身體驗新時代的巨大發展成就,促進各族學生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
“行”是目的,激勵行動自覺。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優秀學生榜樣引領示范作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貫穿到與大中小學聯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中,促進廣大師生在思想和行動上自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