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南京醫科大學招生辦接到一位市民來電:“第一時間參與救援,希望她學業有成,也希望你們南醫大以后多培養像她這樣有善心、有擔當的好學生。她叫武源!”
4月4日,南京醫科大學招生辦接到一位市民來電:“第一時間參與救援,希望她學業有成,也希望你們南醫大以后多培養像她這樣有善心、有擔當的好學生。她叫武源!”
原來,4 月 3 日晚 6 點左右。南京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2018 級 12 班學生武源在南京南站檢票口候車時,高鐵站的廣播突然傳來尋找醫務人員救助的信息,身為醫學生的她急忙趕往事發現場。
當武源到達高鐵六號站臺時,一群人圍著一名昏厥的男子。該男子口唇發紫、呼吸微弱、意識不清。現場已經有一位護士正在對他進行心肺復蘇來維持生命體征。武源向高鐵站的工作人員表明自己醫學生的身份,隨后與護士一起加入到緊急救助中。
高鐵站緊急提供了 AED 除顫設備,武源立即為患者貼上 AED。由于患者還有微弱的呼吸脈搏,所以 AED 提示不除顫,武源和護士只能交替對患者進行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她們持續進行 100-120 次 / 分的高強度救治近 20 分鐘,直到救護車來臨才終止,盡最大可能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不同于學校的實驗操作,現場救人沒有齊備的設施。輸氣時沒有紗布,而且進行心肺復蘇時全是靠手動按壓,非常考驗體力和應變能力。 ”武源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當時內心非常著急,所以不斷地問救護車什么時候能到。但我也盡力讓自己保持冷靜,給患者做心肺復蘇,旁邊的護士姐姐幫忙測量他的呼吸狀況。患者的呼吸頻率比較慢,如果超過 30 秒不進行按壓,就會有生命危險。”
由于事發地點位于高鐵站的過道內,救護車無法開到現場,需要用擔架協助運送。為維持患者的呼吸,武源和護士建議采用氣囊對患者進行輔助呼吸。但是現場只有氧氣袋,為了不耽誤救治,武源和護士幫助 120 急救人員把患者抬上擔架,放上急救車專用推車,順利送入醫院進行搶救。
“心肺復蘇在軍訓時候就學過,大三的臨床技能課也訓練過。這項技能也非常熟練,因此在現場救助的時候很順利。”學校扎實的臨床技能模擬訓練為武源的施救奠定了堅實基礎,幫助她在面對這樣危急的情況,能夠做到臨危不亂地救助了患者。
“因為我對心肺復蘇的操作流程比較熟練,這次還是很有信心去參與救治的。但是救人需要慎重,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幫助患者。如果遇到不熟練的領域,還是不要盲目去救治。”武源目前在連云港第一人民醫院實習,她表示自己的醫學知識和技能還不夠完善,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到患者,令她感到非常自豪。
“通過這次緊急救人,我更加感受到了醫學生的責任和擔當,也堅定了自己的目標和方向。” 武源說:“夯實醫學基礎、熟練臨床技能操作,腳踏實地去踐行救死扶傷的偉大使命。”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