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對他們寄予殷切希望。這是總書記首次專門向歸國留學人員回信,一紙信箋滿載殷殷期許。
2022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對他們寄予殷切希望。這是總書記首次專門向歸國留學人員回信,一紙信箋滿載殷殷期許。
在南京大學,學習領悟活動全面展開。“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專門向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群體回信,是在新時代深入實施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下,黨和國家對留學歸國人員,特別是對留學歸國青年學者,高度重視的生動體現。”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呂建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總書記的關切讓全體南大人歡欣鼓舞、斗志昂揚。“總書記的回信,體現了國家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為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呂建院士
呂建對南大青年歸國學者的引進如數家珍:黨的十八大以來,南京大學引進的40歲以下留學歸國青年學者達282人。在現有師資隊伍中,有海外留學和學術工作背景的達1003人,其中獲得海外博士學位或有博士后經歷的有448人。這些留學歸國學者已成長為南大發展的中堅力量。這其中,兩院院士21人、長江學者92人、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36人)、國家教學名師6人。
怎樣才能更好的引才、用才,呂建一直在思考。在南京大學,以成果培育為牽引,以人才培養為目標,構建以“登峰人才支持計劃”為主體的人才引培體系正在逐步形成。通過住房、薪酬、經費、績效等綜合支持,鼓動人才潛心科研,激發青年人才創造活力。呂建介紹,南大還面向全球,招聘從事交叉學科或前沿領域原創研究的博士畢業生,著力打造南京大學青年學者資助計劃品牌“毓秀青年學者計劃”,形成強大的人才“蓄水池”。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了專章論述,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為我們發展教育事業提供了啟示,要以更寬廣的眼光“跳出教育看教育”,認識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呂建說。“同時,還要牢牢抓住‘質量’和‘公平’這兩個關鍵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作為熱點之一,教育話題連續五年位列全國兩會熱詞前十,成為代表委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焦點。呂建也在歷年兩會中多次暢談了有關深化教育改革,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培養高水平人才等一系列觀點。呂建表示,南京大學作為國家戰略教育力量、戰略科技力量、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會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南京大學”的要求,全面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和人民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接班人。
【記者手記】
上周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譜寫留學報國新時代華章”主題論壇在南京大學舉行。活動分論壇上,40余位嘉賓就留學報國與堅持立德樹人、留學報國與科技自立自強、留學報國與文化自信自強、留學報國與講好中國故事等主題進行了分享。“在南大讀本科時,李四光、程開甲等前輩忠誠報國的故事就一直激勵著我們,出國后在血液中流淌的家國情懷越發熾熱。”“回國沒有什么原因,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聲聲發自肺腑,流淌出厚重的家國情懷。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是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是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自覺追求。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是新時代愛國青年的縮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