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金陵中學與東南大學合作的第五期“未來卓越工程師”培養項目導師見面會在東南大學榴園賓館舉行。經過前期學院導師推薦、導師課題巡展、學生自主報名等環節,共有38位東大導師和41名高二金中學...
11月27日,金陵中學與東南大學合作的第五期“未來卓越工程師”培養項目導師見面會在東南大學榴園賓館舉行。經過前期學院導師推薦、導師課題巡展、學生自主報名等環節,共有38位東大導師和41名高二金中學子參與了本期項目。今年12月底,同學們將在導師指導下開題,并利用課余時間到東大實驗室跟導師學習和研究,預計明年12月中旬結題。
據了解,東南大學—金陵中學“未來卓越工程師”培養項目是2013年東南大學和金陵中學聯合開展的創新人才培養試點項目,目前已成功開展四期,培養了120余名金中學子。今年啟動的是第五期,這也是東南大學向金中學子開放專業最多的一期,包括了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物理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
在當天的見面會上,東南大學教務處處長殷國棟表示,“未來卓越工程師”培養項目會讓每個參與其中的學生,在回顧高中生涯時,不僅僅只有成績,還有項目或導師帶來的影響,這些影響都有可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因此,學校更應該做好遴選、培養學生的任務。今年,東南大學開展了“生為首位”的東大行動,落實到這個項目上,就是要考慮學生所想所需,給予支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在結出成果和助力學子選擇上,邁出更大步伐。
金陵中學戴喜副校長則是對入選“卓工班”的同學提出了更多期待。這個項目就是想讓同學們提早知道未來的生活,提早感受科研的氛圍,提早體會高校學習的流程,建立高中和高校深度合作的教育體系,和大學一起共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十年來,“未來卓越工程師”項目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現在這些學生基本上都在國內外一流的高校從事著科學理論的研究,研究的方向也基本上與當年選題方向是一致的。希望同學們主動和導師的研究團隊保持聯絡,利用一切的課余時間積極參加活動,參與實驗項目,參與科研。期待同學們盡早確定研究的方向和課題,盡早寫出高質量的論文。
東南大學張宇教授作為導師代表的一席話,引發了同學們的深思。張教授表示,希望同學們能在心里埋下三顆種子,一顆是“科學”的種子,要知道科學研究不是一件容易和簡單的事情,無論有多少困難,都不能磨滅對科學理想的追求。
其次是要埋下“創新”的種子。今天,創新已經成為一種生存方式。但創新很難,同學們要做好從失敗開始的準備。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會有失敗,也會有成功,但大家不要氣餒,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
最后就是要埋下“理想”的種子。個人發展際遇會有偶然,但只要理想在,就會有發自內心的堅持。
“在面向未來的科技競爭中,我們既要守正創新,更要堅守一顆匠心,重視和提升我們科學研究的工程化能力。”
來自高二(13)班的劉嘉辰同學作為本屆東大卓工班的學生代表發言。他首先代表所有學子向兩校的老師表示了感謝,感謝金中與東大為他們提供的這個珍貴的平臺。
“我們將在導師的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查文獻、做實驗、寫代碼,在今后一年的時間里完成人生中第一篇學術論文,提前接觸專業知識,了解專業研究方法。最終,能讓我們在進入高校后,研究更深、走得更穩。”劉嘉辰說,“大學課題,不再像是高中寫作業那樣了——沒有明確的答案,也沒有老師不厭其煩的督促,最終成果,好也罷壞也罷,絕大部分都取決于我們自己,這是我們在課內從未遇到過的挑戰,但相信,在導師的指導下和我們的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克服困難,登上山頂,看到山頂的盛景。”
當天的見面會上,還舉行了“未來卓越工程師”導師聘任儀式。在贈書儀式環節,導師代表向同學們贈送了《東南大學學生課外作品論文集》。
通訊員顧健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