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慶祝南京大學地理學科創辦百年暨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發展論壇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肇始于1921年由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竺可楨先生創辦的地學系,這是我國大學創辦的...
5月28日,慶祝南京大學地理學科創辦百年暨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發展論壇在南京大學仙林校區舉行。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肇始于1921年由著名科學家、教育家竺可楨先生創辦的地學系,這是我國大學創辦的第一個現代科學意義上的地理學科,由此拉開了我國現代地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帷幕。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在致辭中指出,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充分肯定了南京大學全體留學歸國人員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和卓越貢獻,這也是南京大學一代代地理人的生動寫照。一百年來,南大地理始終與南京大學同心勠力,不斷豐富學校的辦學底蘊;始終與中國地理學發展同向同行,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彰顯卓越引領的風范;始終與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同頻共振,奮力踐行科教報國的使命擔當。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南京大學也正處于加快建設“第一個南大”的關鍵時期,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要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不斷取得更大進步、鑄就新的輝煌。
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鹿化煜全面回顧了南京大學地理學科的百年奮斗歷程,以及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國家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廣大校友通過視頻等方式表達了對學院的祝福。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雙聘教授、1980級本科生周成虎回顧了他在南大求學的過程,感謝母校培育之恩,祝福母系更上一層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92級博士研究生系友張小曳表示,學院誠樸辦學、爭創一流的理念和惟實勵新、開拓未來的追求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在南京大學學習工作多年的老教授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穎認為,南京大學的學風精神使人終身受益,學院在地球系統研究方面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希望能夠在新的發展階段加強學科建設,進一步開拓地理海洋研究新局面。副教授徐志偉作為青年教師代表發言,表示將繼續傳承南大地理人守正創新的品格,恪盡傳道授業的使命,培養不負時代所托的地理學人才。學生代表于俊嵐為自己成長在有歷史、有特色、有名師、有傳承的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而自豪,并表達了新時代地理學子“承先輩之精神,創吾輩之未來”的使命追求。
北京大學等75所高校地理海洋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15家科研院所地理海洋單位,國家遙感中心等11家科研院所,國際地理聯合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等國內外學術組織,以及傅伯杰、劉叢強、李家彪、吳縛龍等院士發來賀電賀信,祝愿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再創佳績,為我國地理海洋事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大會現場正式啟動了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發展基金,助力學子圓夢、促進學院發展。本次大會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大會由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黨委書記李滿春主持。現場參會的還有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陳鏡明、胡煥庸先生的長孫胡復孫先生以及南京大學相關部處院系負責人、學院歷任領導、老同志代表和師生代表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