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師范學院積極探索實踐育人新模式,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使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做貢獻、長才干。
淮陰師范學院積極探索實踐育人新模式,構建社會實踐長效機制,使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做貢獻、長才干。
拓展第二課堂,豐富培養模式。學校推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第二課堂”建設實施方案,為學生第二課堂的學習工作情況建立評價體系。實行“校級、院級、班團級”三級管理體系,切實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重視學生社團建設,將其作為第二課堂育人的重要陣地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社團育人功能,打造“社團拉力賽”“周末社團匯”等品牌活動,助力廣大青年學生全面發展。
夯實以賽促學,提升創新水平。學校堅持把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作為提高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和團隊意識的重要載體,廣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著力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共青團組織優勢,夯實以政策牽引、資源支持、協同育人為重點的創新創業實踐保障體系,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以“挑戰杯”系列賽事為龍頭的各級各類競賽,通過構建價值塑造、理論提升、實踐鍛煉、賽事參與“四位一體”的實踐育人體系,全面推進實踐育人取得實際成效。
深化活動內涵,擦亮特色品牌。推進“一季兩節三賽”校園文化活動體系,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深化活動內涵,強化品牌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地方紅色資源,廣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等專項實踐活動,讓紅色文化學習真正“鮮活”起來;舉辦畢業季主題活動,讓畢業生共憶生活點滴,永懷同窗之情,感懷母校恩情;開展新生節活動,幫助新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人生觀;舉辦學生社團主題活動,激發新時代青年奮發有為的使命感。
聚焦社會實踐,凸顯育人實效。學校依托社會實踐基地資源,組織實施大學生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推進社會實踐項目與社會需求對接,引導學生在參與中增長社會責任感。通過深化構建“學生了解基層—教師發現研究方向—學院與地方對接智力服務—課題成果反哺地方”的良性循環模式,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通過建立健全有效激勵機制、完善志愿服務培訓體系、實施項目推動,不斷提升志愿者實踐動力,為服務地方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