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馬上就要結束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旅游景區景點、公共文化場館等文化旅游場所逐步恢復開放運營,受疫情影響而“宅家”數月的人們得以走出家門,放松心情。根據南京市安排,5月6...
“五一”小長假馬上就要結束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旅游景區景點、公共文化場館等文化旅游場所逐步恢復開放運營,受疫情影響而“宅家”數月的人們得以走出家門,放松心情。
根據南京市安排,5月6日南京小學五六年級開學
經市委市政府同意,我市小學五、六年級,五年制高職四、五年級,三年制中職三年級于5月6日返校復學。
其他學段年級后續返校復學安排,將根據我市疫情防控總體形勢,經市委市政府和市聯防聯控工作指揮部批準后提前向社會發布。
這個假期恰處在各個學校剛開學不久的階段,有的學生還沒有從漫長的假期進入學習狀態就迎來了“五一”假期,剛收起來的心又散了。還有的,五一后正式開學。
怎么在開學前給孩子收收心,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有什么話能讓孩子打起精神迎接新的學習生活?有什么方法能讓孩子盡快找到學習狀態呢?
讓孩子知道,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在即將開學之前,該和孩子聊點什么呢?也許您應該想辦法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哪都一樣。
看看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鉆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
有一些人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秀的學生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辛苦的,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復習,不需要刻苦學習。
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優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游戲的時候,在別人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有一個目標,并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快樂是體現在學習的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出來。
讓孩子知道,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
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在努力學習的情況下,辛勞付出,培養出他們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
孩子在上學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后在工作過程中會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
所以與其說在孩子教育中培養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具備勤奮拼搏的精神,不如說是在培養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秀品質,讓他們長大后踏入社會時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
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讓孩子學習到知識,還要培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團隊精神、情商逆商等。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寶貴品質是會伴隨他們一生,這些都能讓他們在今后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更好地工作生活,而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和孩子一起行動起來,收收心!
1
為孩子提供安靜的“收心”環境
明天就要上學了,今天家長最好按照孩子所在學校的正常作息時間起居,盡量不要再組織太多的娛樂活動。
按時準備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按時午睡,早睡早起,調整生物鐘,適應開學后的“時差”變化。
2
與孩子一起回顧假期生活
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把假期生活“倒電影”式地回放一遍,對照假期計劃,看哪些已經完成,哪些尚未完成。
可以一起分享下收獲和遺憾(讀書、休息、娛樂等各方面),并及時總結經驗或分析原因,“及時總結”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3
幫助孩子收心,回歸日常狀態
假期中的孩子,心態通常較為松弛,而開學后則相對緊張,兩種狀態的轉換往往需要一段時間。
提醒家長不能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把心收回來,否則會給孩子太大的心理負擔。在此階段,建議家長盡量少安排大型活動,讓孩子的心慢慢沉靜下來。
4
檢查作業完成情況,查漏補缺
提醒孩子檢查回顧作業的完成情況,還有哪些未完成,尚有時間予以完成。
很多孩子經常將作業拖延至正式開學前一晚,挑燈夜戰,通常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草草應付。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在小長假最后一天,及時查漏補缺,高質量完成作業。
5
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
家長和孩子可以一起展望下未來,提前做做規劃和打算,在學校超越的目標是什么,新學期是不是要學一門新特長等等。
制定學習計劃、樹立目標可以幫助孩子明確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
6
讀懂孩子情緒
經過這個小長假的休息,有些孩子可能會對上學感到“焦慮”甚至“緊張”,家長要正確做好溝通和引導工作,理解孩子產生的這些情緒,分析產生的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鼓勵和支持。
家長要與孩子一同進入學習狀態,多鼓勵多溝通,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此外,跟孩子一起聽聽音樂、讀讀書也是一種有效的情感交流,更會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文章綜合:中國教育報、南京教育發布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