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是學習的主陣地,是同學們朝夕相伴的另一個“家”。無論是顏值,還是內涵,每個班級都用各自的主題展現了各班的風格與特色為更好地發揮班級環境育人的功能,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展示學生的...
教室是學習的主陣地,
是同學們朝夕相伴的另一個“家”。
無論是顏值,還是內涵,
每個班級都用各自的主題
展現了各班的風格與特色
為更好地發揮班級環境育人的功能,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特長,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揚州市教育局、揚州發布聯合舉辦,揚州市班主任名師工作室、學前教育名師工作室牽頭組織的第二屆“我們的教室最有范兒”——全市教室文化建設評選活動于今年9月正式啟動。
評選活動分學前組、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含高職)組四個組別。經過初評,每組再分別進行網絡票選,最終根據評委初評評分(50%)+網絡投票(50%),排名前列的班級將進入總決選,班主任現場陳述,角逐“最有范教室”和“十佳教室”等獎項。今天推出“最有范兒教室”小學組和初中組投票。
投票方式
小學組、初中組投票時間:
12月4日—12月11日
投票方式:
關注揚州發布微信
點擊底菜單“最有范教室”,選擇你要投票的組別
或者直接點開對話框輸入
“小學組”或“初中組”發送,
即可跳出投票頁面。
投票規則:
1.網友選中候選班級,直接投票。
2.投票次數限制:每天每用戶可投10票,同一候選班級只能投1票。
3.若有刷票、投票數量增長異常等情況,將取消評比資格。
經過前期初評,小學組進入網絡票選的前30個班級分別是:
寶應縣泰山小學四(4)班
江都區國際學校五(3)班
仙女鎮中心小學四(4)班
高郵市川青小學一年級
寶應縣實驗小學四(9)班
世明雙語學校小學部一(2)班
育才小學三(8)班
邗江區實驗學校邗上校區四(10)班
邗江區公道鎮中心小學六(3)班
儀征市實驗小學西區校二(1)班
寶應縣城南小學六(1)班
寶應縣山陽鎮中心小學一(2)班
江都區仙女鎮中心小學北校區六(1)班
梅嶺小學花都匯校區四(6)班
高郵市外國語學校一(6)班
江都區實驗小學二(16)班
四季園小學六(1)班
高郵市實驗小學一(5)班
育才小學西區校四(3)班
蔣王中心小學四(7)班
高郵市第一實驗小學二(5)班
育才實驗學校2016級10班
寶應縣氾水鎮中心小學四(1)班
寶應開發區國際學校三(4)班
寶應縣西安豐鎮中心小學二(1)班
江都區仙女鎮龍川小學米奇201811班
江都區仙女鎮正誼小學四(1)班
陳俊學校六(1)班
八里中心小學五(3)班
江都區特殊教育學校二年級
初中組進入網絡票選的前25個班級分別是:
空港中學七(7)班
樹人學校九龍湖校區初一(11)班
江都區國際學校八(7)班
揚州市翠崗中學七(6)班
高郵市汪曾祺學校八(19)班
文津中學八(1)班
寶應縣泰山初級中學初一(1)班
高郵市城北中學七(1)班
大橋鎮中學八年級10班
江都區實驗初級中學八(6)班
樹人學校九龍湖校區初一(5)班
高郵市車邏鎮初級中學七(1)班
揚州市邗江區實驗學校八(17)班
江都區仙女鎮張綱中學八(2)班
樹人學校南門街校區初一(6)班
高郵市南海中學初三(5)班
高郵秦郵初級中學(承諾班)
維揚中學初一(7)班
寶應縣安宜實驗學校八(2)班
揚州大學附屬中學東部分校初一(6)班
寶應縣望直港鎮中心初級中學 九(4)班
翠崗中學初三(5)班
揚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初二(4)班
揚州市梅嶺中學教育集團竹西中學(奮進3班)
揚州市邗江區實驗學校七年級(11)班
注意啦!
以上入圍教室班主任
憑本人身份證或教師證
可到 九月印象 免費拍攝
最美證件照電子檔一份(價值99元)
(提供服裝、化妝、造型、后期精修)
地址:文匯東路104號
(揚州大學農學院南門向西300米)此外,小學組有10個班級獲得“優秀教室”稱號:
寶應縣望直港鎮中心小學四(4)班
江都區郭村鎮二姜小學六(1)班
特殊教育學校聾五年級
高郵市龍虬鎮張軒小學四(一)班
江都區國際學校四(1)班
揚州市梅嶺小學二(11)班
高郵市甘垛鎮甘垛小學五(1)班
邗江區實驗學校邗上校區二(11)班
邗江區楊壽學校二(1)班
邗江區實驗小學“三和四美”教室
初中組有5個班級獲得“優秀教室”稱號:
儀征第三中學初二(2)班
寶應縣山陽中學八(2)班
江都大橋鎮初三(7)班
邗江楊壽鎮初級中學初二(3)班
蔣王中學九(1)班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