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課堂話教育 扶海風來花正紅聚焦課堂話教育,扶海風來花正紅。10月30日下午,海門市小學“課堂革命”現場推進會暨第86次校長俱樂部活動在美麗的三廠小學舉行。海門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海門...
聚焦課堂話教育 扶海風來花正紅
聚焦課堂話教育,扶海風來花正紅。10月30日下午,海門市小學“課堂革命”現場推進會暨第86次校長俱樂部活動在美麗的三廠小學舉行。海門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海門市教育體育局局長許新海、海門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倪強、海門市中小學教師研修中心副主任張永林等領導、研修中心小學研修員及局培訓中心有關人員、全市小學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以及河北威縣和青海西寧新教育代表團等近200人,齊聚廠小校園,共話課堂革命。
課堂是學生的主場,是培養核心素養的主陣地。“生命在場、智慧激蕩、個性飛揚、幸福生長”是學校課堂教學的理想追求。學校推出的各學科共21節課,展示了三廠小學在市局“課堂革命”理念的引領下,在打造“扶海理想課堂”實踐中的生動樣態,詮釋了廠小老師對課堂的底線堅守與獨特理解。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NETWORK
01
THE PICTURE COMES FROM THE NETWORK
三廠小學的素質教育巡禮片《扶海風來花正紅》拉開了“課堂革命”行動分享會的序幕,電視片藝術地再現了三廠小學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的百年歷史和新教育實驗以來的嶄新姿態。隨后,湯利萍校長向大家作了《讓“理想”照進現實》的專題匯報。她從“價值引領,達成共識”“立足課堂,精細研修”“內涵提升,全力保證”這三個方面,全面介紹了三廠小學領悟“課堂革命”要旨、建構“扶海”課堂樣式、實現理想課堂路徑的所思所行所獲。其中還穿插了學校兩位榜樣老師張渝、劉晨晨的教育敘事《磨礪課堂,奮力成長》、《創意習作,生命表達——創意習作課程簡述》,以及學生自“課堂革命”以來的成長展示。整體的架構、個體的關照,理念的刷新、行動的跟進,使三廠小學的“扶海課堂”活力盎然、魅力無窮。
論壇
分享會之后是新教育論壇,海門市實驗小學教育管理集團總校長卞惠石帶來了微講座《尋找“課堂革命”落地的力量》。卞校長結合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教學實踐,詮釋“能仁課堂”的內涵,探尋“能仁課堂”的范式,講述“能仁課堂”機制,理清了教育與教學、自主與合作、交流與展示、網絡與教育、評價與激勵的關系,為大家呈現了能仁“生長課堂”立足“生命、生本、生成、生活、生趣、生態”的生動畫卷。
監測反饋
新教育論壇結束以后,張永林主任對2018年江蘇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情況進行了反饋。首先張永林高度肯定了海門在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的優異表現,隨后結合四年級監測的具體情況,從學生、教師、校長的樣本分析到課堂、作業、體育活動、校外輔導等的數據展示,條分縷析,有的放矢,使與會代表全面地了解了全市義務教育的整體現狀。最后,張永林要求大家科學看待學業質量、重點落實輕負高效、扎實開展精準教學,讓全市的義務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
李兵科長的報告《課堂讓學校特色文化真正落地》給本次推進會帶來了深度的思考。李科長回顧了海門小學教育高位突破、優質均衡的發展歷程,并站在學校文化、學校特色的高度直面海門小學教育特色文化品質提升的發展瓶頸,提出了“有沒有真正改變學教方式”“有沒有真正落實校長主抓”等關鍵的問題,從而幫大家厘清了特色文化品質提升的主陣地,找準了品質提升的發力點——課堂,引領我們走向“課堂革命”的深水區。
最后海門市教育體育局局長許新海博士為本次活動作總結發言。許局長在發言中特別提出了“守望的價值”:在新課程改革中對每月一次大教研的守望,在新教育實驗中對書香校園的守望,以及海門教育人對教育初心的守望,這些無數次的長久的守望成就了海門教育靚麗的風景;許局長還強調了“變革的力量”,他認為,新教育之所以為“新”,就在于它的變革、它的與時俱進。我們要用新教育來變革我們整個的教育生活,改造我們的教與學,只要沿著新教育這條道路繼續前行,我們就能看到更美好的未來。同時許局長也深情寄語大家,要有“夢想的擔當”。新教育的夢想在于我們持續的堅守和擔當,新教育倡導十大行動,深耕一個項目就可以成就一個學校的特色。他希望大家以德樹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不負海門人民的重托,再創海門教育新的佳績。
理想課堂,夢在前方,朝向美好,揚帆遠航。海門是新教育的重鎮,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人的共同夢,這個夢想能否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能否擁有一個理想的課堂。相信本次現場會將成為海門小學教育“課堂革命”的一次新動員,一次再出發。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