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即日起,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該欄目向山東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長期征稿,征稿郵箱為qlwbyddx@126.com,文章內容需結合自身教育故事,講述一本好書帶給自己的成長啟迪。好文將擇優在齊魯壹點客戶端《青年說》新聞專欄發布。
文|臨沂市蘭陵縣第六小學教師 潘悅
學生時代的我便喜歡讀書,我喜歡書中遠離塵囂的安寧。走上工作崗位后,我越來越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它帶給我的是內心的堅定和富足。工作十余載,每帶一屆學生我都會有意識地引領著他們去讀書。很榮幸今天能夠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孩子們一起讀書的故事。
孩子們要讀什么書?什么樣的書適合他們讀呢?是讓他們感興趣的書。一年級的孩子剛剛踏入小學校園,他們還沒有適應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我帶著他們讀《我爸爸》《我媽媽》讀溫暖的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他們的小腦袋里總是充滿著奇奇怪怪的想法,金波的《四季童話》再適合不過了。我們的教材對一年級提出的閱讀要求是:讀讀兒歌和童謠,《一園青菜成了精》是一本充滿想象力的兒歌,必須拿來讀。經典誦讀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選擇了《弟子規》,學到《對韻歌》時我們又拓展閱讀了《笠翁對韻》。在一年級一年的時間里我們一起讀了20多本書,部分孩子自讀書目達50多本。
到了中年級,我發現孩子們的探索欲越來越強,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此時的他們已經能夠理解較為復雜的故事內容。于是我開始帶著他們讀《十萬個為什么》讀《神奇校車》。一次上課前,我們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飛蛾,孩子們興奮的圍著它嘰嘰喳喳,既然喜歡我們就好好研究一番吧,我們在《昆蟲記》中找到了有關飛蛾的詳細記載。
高年級的孩子有較強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們欣賞勇于冒險的魯濱遜,他們崇拜《水滸傳》中的各路英雄好漢。《小王子》要讀起來,《厄爾斯騎鵝旅行記》讀起來,“四大名著”必不可少。
其實在閱讀書目的選擇上,藏著我的一些小心思。書目的選擇是與我們的教材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是必讀書目。這樣方便我們上課時進行拓展閱讀。不同書目的推薦是依據了孩子們不同時期的閱讀能力和心理特點。實現了層級遞進式的閱讀。我通過給孩子們選擇圖書時,關注到了他們成長的規律,了解到了他們的興趣愛好,和他們的共同話題就多了起來,這也是孩子們愿意向我敞開心扉的原因。
堅持閱讀,除了要有濃厚的興趣,還要有堅持閱讀的習慣。我從心理學的21天效應出發,制定了“21天習慣養成閱讀計劃”;我們積極參加學校讀書節的各項活動:小小朗讀者、課本劇表演、讀書分享;我們進行創意寫作、改編故事、我們給四大名著畫連環畫... ...這些活動讓我們樂此不疲地讀了又讀,閱讀成為了一種內驅力。隨手拿起一本書也成為了一種習慣。
閱讀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為了讓家長參與進來,我制定了“親子閱讀”倡議書,鼓勵家長每天抽出時間與孩子一起讀。家長會上我們設置了家長讀書交流環節。通過和家長交流,我了解到,他們和孩子一起睡前讀、飯前飯后讀、接送孩子的路上會聊今天讀的故事,吃飯的時候會一起猜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碎片時間進行親子閱讀。我們班張書恒的家長還經常帶著孩子去各地的城市書房打卡讀書,讓孩子了解廣闊閱讀天地的同時也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他們這組家庭是我們班一年中讀書最多的家庭,因此他們獲得了我們學校第一屆讀書節“書香家庭”的稱號。張書恒的媽媽分享說,她現在都可以出口成章了。
說到出口成章,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們班寫話課上的一個小場景,這次寫話課,我們要寫的是關于春天的片段。我沒想到的是一年級的孩子用了“泉水叮咚、百鳥爭鳴、百花盛開”等如此貼切的詞語,并引用了詩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等來描寫春天,著實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我們的孩子們在悄悄成長。
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就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孩子們讀的書是我的必讀書目,除了和孩子們一起讀,我還會格外一些關于教育教學類的書籍比如魏書生老師的系列書籍,《正面管教》《喚醒孩子內驅力》等。除此以外每月我至少要讀一本“閑書”。所有讀過的書是我上好每節課的底氣。
讀書的道路是自我提升的階梯,每一本書都是一級臺階,引領我們走向更高的認知層次和精神世界。我們要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領著我們的孩子們一級一級往上爬。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