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結束了,最讓考生頭疼的“語文”成了今年的爆炸話題。“語文為王”的時代就這么來了!高考語文難度之大、考查名著范圍之廣、對古詩文之重視、對閱讀能力考查之高引發了大家的焦慮。
大家最驚嘆的在于:2017年的語文改革和高考改革政策,居然這么快就在高考中響應。除了即將面對高考的高中年級,這次改革也讓中小學生感受到強烈的威脅。
所有人都在擔心:
為了中高考,閱讀從小就要積累,但到底該看什么書?
孩子愛讀書,但課業太重沒有時間讀!
古詩文太枯燥,孩子學起來很困難!
高考都這樣了,中考怎么辦?
01
其實,中考早就改了
不僅高考,中考也在大改。云舒寫的教研團隊一直專注在做中高考的研究,今天從中找了幾份近年的中考真題,給大家解讀一下近幾年中考最大的2個變化:
01.考記憶 → 考閱讀量
同樣是考和魯迅相關的知識點,北京中考卷2015年和2016年的考題分別如下:
2015北京中考卷
2016北京中考卷
不難看出2015年這一題,只要考生知道魯迅曾寫過哪些名著,就不難得出答案,而這些知識都是老師平時重點強調的,聽話地背誦下來一般不會答錯。
但2016年這一題,不僅需要考生知道魯迅寫了什么書,還要知道書中有哪些篇章和人物,考得極其細致。這意味著,如果孩子沒讀過,就一定答不出來。
這與昨天我們分析過的2018北京高考卷10分的微作文完全是一個路子。不管是中考還是高考,孩子必須要真真切切地讀過名著。
靠記憶?再也行不通了。
02.考常識 → 考名著細節
全國考試看江蘇,看過了江蘇近幾年的中考卷,你就會明白什么叫走在前沿。
不得不驚嘆江蘇考題的難度,且這種難度已經開始蔓延全國。看到這些考卷,我也不禁感到恐慌,如果是當年的我,能順利通過中考進入重點高中嗎?更別提考上重點大學。
以前的中考,多數考題都是在考文學常識,比如填寫某詩人的朝代、羅列某作家的名著、出題問問百考不厭的四大名著。孩子們對語文的學習態度是“湊活著學”,記一記背一背看看四大名著的簡介或電視劇,也就“應付”過去了。
現在的中考,考的是名著的內容、細節,問題細致到問孩子某章節某情節的具體內容!像江蘇的中考題,如果孩子沒讀過這些書,真的答不出來。
中高考已經向我們放出信號:讀名著、積累古詩文要趁早!
02
應對中高考,到底該看哪些名著?
中高考變化來得太快,家長、老師和孩子驚慌失措,中國這么多名著,孩子的時間又太緊張,到底該看哪一本?
我們嚴格根據課標及各年級教材,與大語文行業的多位作家、教授、特高級教師和專項研究的博士們,共同為大家推薦以下中高考必讀、必考名著。根據各年級學生的智力與認知發展,我們分級做出推薦。
03
不積累古詩文,輕松丟掉幾十分
我們通過對中高考作了解讀。顯然, “中高考變革”已經實現,強調綜合素質。“大語文”概念非常突出,課外拓展內容增多,重視傳統文化積累。對考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思維思辨能力要求提升,這其中不僅考查名著閱讀,還考查古詩文的大量積累。
拿高考舉例,不管是全國一卷二卷還是三卷,單古詩文考查就占34分。
為了強化大語文政策,國家規定從明年下半學期開始(2019年9月),全國中小學生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整個小學6年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年20篇左右。
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占所有選篇的51.7%,體裁從《詩經》到清詩,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全國教材的統一、古詩文的大幅增加告訴我們:如果孩子不早點積累古詩文,中高考輕松丟掉幾十分。
04
古詩文30萬首,到底該從哪下手?
中華上下五千年,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30萬篇古詩文。全部都讀?不現實!
我們為您推薦這81本傳統典籍:
中高考改革,你準備好了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