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眼看到過好幾位初試成績優異但結果落榜的同學,他(她)們都大受打擊,感覺很委屈,不曉得為什么?自己有什么不如被錄取者?這就是沒有認識清楚初試與復試功能上的差別的結果。初試重要嗎?當然重要!如果沒有考過初試,無論妳(你)是什么身份地位背景,
網友一:
我親眼看到過好幾位初試成績優異但結果落榜的同學,他(她)們都大受打擊,感覺很委屈,不曉得為什么?自己有什么不如被錄取者?這就是沒有認識清楚初試與復試功能上的差別的結果。初試重要嗎?當然重要!如果沒有考過初試,無論妳(你)是什么身份地位背景,全都沒用,都幫不了忙,所以這告訴我們,沒有不勞而獲的可能,一定要認真對待此事,如此方能切實感受到機會的得來不易。
但是,在復試的時候,看得就是合不合該校老師的眼緣的問題了!如果合,無論初試第幾名,都不會是問題;如果不合,那么第一名也沒什么太大的用處,一樣有被刷下落榜的機會,只是相對而言較他人稍低一點罷了。
講到這里,一定會有人想知道所謂“合眼緣”是什么吧?這就比較復雜一點了,因為視老師們的價值觀而定。例如有老師注重學生研究能力,有老師注重研究興趣方向,有老師注重性格上好不好相處,有老師注重學生的學校與家庭背景,甚至有注重性別外貌的。
網友二:
考研最終的成績要看初試成績和復試成績的總和,如果復試成績很差,顯然會影響到最終成績,甚至會導致最終沒有考上研究生。一般情況下,初試成績的權重為50%或者60%,復試成績的權重為50%或者40%(也有七三開的情況)。對于不同高校,考研最終成績的計算方法有所不同。
有些學校直接按照初試成績乘以初試權重+復試成績乘以復試權重,這個結果作為最終成績。例如,復試總分與初試總分同為500分,初試和復試成績的比重都是50%,假如有人初試考了400分,復試考了350分,最終成績就為400×50%+350×50%=375分。
而有些學校可能會先把初試成績折算成百分制,而復試成績也是百分制。例如,初試和復試成績的比重都是50%,假如有人初試考了400分,復試考了70分,最終成績就為400×20%×50%+70×50%=75分。無論如何計算最終總成績,考研復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網友三:
目前來看,許多高校的復試成績在總成績中占比超過50%,所以說復試才是決定你能否考上的關鍵。以我校為例,研究生復試總分330分,其中專業課筆試100分,得分不到60的考生直接淘汰;綜合面試200分,得分不到120的考生直接淘汰;英語面試30分,未參加英語面試的考生直接淘汰。一連串的淘汰是不是有點嚇人?其實只要你按我的方法認真準備,你一定是成功的那一個,接下來詳細給大家講解。
網友四:
對于考研來說,初試和復試同等重要。很對同學認為,初試重要,復試不重要,復試就是走個過場。誠然,初試成績非常重要,初試成績不好,直接導致的結果是沒法進入復試。即使壓線進入復試了,心里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但是,我們更不能忽視了復試。
每年,因為復試,刷下去的高分考生比比皆是。如果復試就是走過程,那為什么還要設置1:1.2的比例呢,目的就是淘汰一部分人,只能說,高分考生在復試環節會有優勢,但不見得復試成績就不重要。
網友五:
當然重要了,每個學校都會有招生簡章,上面清楚的寫了最終的錄取規則。一般都是按照筆試成績+復試成績的排名來錄取的。并且,重點來了,復試一般都會有幾個環節,有的大多數是體檢+筆試+英語面試+專業英語面試+導師面試,根據每個學校專業不同有調整,但是都遵循一個原則:任何一個環節不及格,將被直!接!淘!汰!也就是說無論你的筆試成績有多高,只要在復試中有一門不及格,就會被淘汰。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筆試成績好就不專心準備復試,也不要因為筆試成績一般就放棄準備復試,每年都有很多在復試掛了的人,說不定就是排在你前面的呢。
網友六:
首先初試能取得高分,肯定會在復試中占有一定的優勢,但在我們身邊大概聽到過這樣一句話,誰初試成績很高然而復試被刷了的情況,雖然這種情況少,但是確實存在。研究生階段老師更看中的是科研能力、應變能力,而不是傳統應試教育上的考試能力。
雖然老師都喜歡一些高分的,但是前提是他的其它能力不差。初試成績高了固然是好事,但是復試一定要好好準備,不要麻痹大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老師,這樣才能確保最后順利考上。
綜上所述:
考研外語決定成敗,各位如果想去有老 外、研究 生的群,找到上圖右下角水印暗示的地方,那里有美 國人、印度人,這些人外語能力很好,找到它 你就能進去!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