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系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前身是園林專業。園林專業創立于1982年,是學院辦學最早的三個專業之一,2007年設置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招收三年制高職學生。2011年獲批山東省特色專...
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系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前身是園林專業。園林專業創立于1982年,是學院辦學最早的三個專業之一,2007年設置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招收三年制高職學生。2011年獲批山東省特色專業,2012年專業教學團隊獲得山東省級教學團隊稱號,2013年為山東省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2015年與山東建筑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合作開展“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合作。2015年風景園林學科劃為一級學科,一此為契機,學院于2018年成立風景園林設計專業,2019年開始招生。
專業培養目標:專業緊密圍繞生態環境建設,服務山東省城市環境建設與園林綠化產業重大需求,服務鄉村振興,培養能夠從事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設計與施工、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園林效果圖表現、花藝制作等工作,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創新創業能力、工匠精神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主要課程:《美術》、《設計手繪表現》、《園林制圖與陰影透視》《園林設計初步》《中國園林史》《園林工程測量》《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工程》《植物景觀設計》《風景園林設計表現》《園林建筑設計》《現代景觀設計專題》等課程。
主要實踐環節:
美術實習、測量實習、專業課程設計、設計綜合實習、頂崗實習
就業崗位:專業的涵蓋范圍廣,畢業生可按照個人擅長的方向選擇工作:在生態修復領域、城市更新項目、城鄉環境建設中從事景觀設計、景觀生態規劃、植物景觀設計工作。
事企單位、建筑機構管理部門。例如公園、風景區管理部門、大型企事業單位自身綠化管理部門、各省市園林局等行政或者行業主管部門等。主要從事景觀類設計、施工、植物栽培養護、計算機繪圖、園林監督、管理類工作。
本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取得全國英語等級、山東省計算機應用能力、施工員、AutoCAD、PHOTOSHOP、BIM、插花花藝師等證書。畢業后,可參加國家注冊建造師、注冊規劃師、注冊造價師、注冊監理師考試,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
實訓條件:校內設有畫室、模型制作實訓室、古建筑模型實訓室、專業繪圖室、專業計算機機房、園林工程實訓操作區、規劃設計實訓室和園林名師工作室,滿足校內進行的各專業課程實訓使用。同時與多家企業設計院合作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滿足學生校外參觀、實踐的需求。
師資情況: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山東省省級教學團隊”,共有專業教師18人,專任教師9人,兼職教師9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園林綠化工程評標專家1人,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學術委員會專家1名,一級注冊建筑師1人,全國高職高專園林園藝類專業建設委員會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分委會委員3名。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100%。
招生咨詢電話:13953169423于老師
招生咨詢QQ群:716583691
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強文物、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保護,拓展文化遺產傳承利用途徑。古建筑產業是山東省文化產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山東省古建筑設計、保護與修繕市場巨大,對專業技術人員數量的需求也非常突出,古建行業的蓬勃發展、廣闊的市場需求、專業高標準的技術要求是我們進行古建筑專業建設的土壤和基礎。學院于2010年成立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專業代碼:440103,十余年來,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是學院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
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和自學能力、創新能力,掌握古建筑企業第一線施工技術與管理人員所必需的文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古建筑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具有古建筑測繪、古建筑修繕、仿古建筑設計、古建筑工程造價、古建筑工程材料采供與管理、古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古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等職業崗位能力,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核心課程:《古建筑木作》《古建筑瓦石作》《古建筑測繪》《仿古建筑設計》《古建筑結構復原模型》《古建筑保護與修繕》《古建筑油漆彩畫》《古建筑制圖與CAD》《中外建筑史》《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古建筑數字化保護與傳承創新》《BIM建模》等。
就業方向、專業證書: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建筑設計院、建筑規劃院、園林設計院、建筑工程公司、建筑監理公司、博物館等單位,從事古建筑測繪與勘察、古建筑修繕設計、古建筑保護規劃、園林設計、工程預決算、施工與管理、工程監理、古建筑鑒賞與研究等工作。學生在校期間,可取得全國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Revit中級工程師資格證、CAD繪圖員資格證等證書。從業后可考取國家注冊建筑師、注冊建造師、注冊監理師、文物保護責任工程師等相應職業資格證書。
為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根據古建筑工程監理、仿古建筑設計、古建筑工程造價、古建筑保護修繕等不同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所需職業能力,設置相應課程,在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可根據學生不同的職業規劃、興趣愛好等選擇不同專業方向進行學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師資現狀:古建筑師資團隊具有“歷史建筑保護修繕”職業教育教師省級教學創新團隊稱號,采用專兼職教師協同教學的模式。傳統工藝類、施工類等實踐性強的課程安排行業能工巧匠主講,學院教師協助完成;偏理論性的課程則安排學院教師主講,對于關鍵節點、重點構造等內容可結合直播課堂、現場參觀的形式,增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專業教學團隊共計16人,校內專業教師10人,企業兼職教師6人,其中,教授3人,碩士學歷8人。
產教融合:產教融合共同體是實現產教多元協同育人、推進高職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我院與曲阜市園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學牽頭,聯合94家單位共同組建全國唯一聚焦古建筑技藝傳承創新和建筑遺產保護全產業鏈的政行校企研協同發展產教融合組織“全國古建筑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2023年10月9日,全國古建筑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暨古建筑技藝傳承創新論壇在我校召開,北京建筑大學等近百家共同體成員單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古建筑行業產教融合的發展與創新。作為牽頭單位之一,學校將聚焦古建筑行業人才培養與文化技術與傳承,充分發揮共同體優勢,做實產教融合載體、創新產教融合內容、優化產教融合體制。培養培訓行業急需緊缺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古建筑行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生力軍。
校企合作:與古建筑企業合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建設與古建筑修繕、設計、施工產業的對接,工學結合課程內容與古建筑行業技術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古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1+X”職業等級證書相結合,古建筑專業職業教育與學生畢業后職業崗位能力對接。
專業成果:技能培養,實訓是關鍵。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有學院建成開放的國內高職院校中唯一的國有古建筑博物館——山東古建筑構件博物館以及中國古建筑工匠技藝傳承館、古建筑營造展示中心等。其中,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古建筑構件保護、專業教育教學、體驗式學習、實踐探索創新活動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實踐基地——《中國古建筑文化與營造技藝傳承教育實踐場館》,成功入選教育部2024年高校思政工作質量提升改革與精品項目。
建成以“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劉更生為首的大師工作室和省級、國家級教學研究傳承基地5個。
師生制作的“顏文姜祠測繪結構模型”入選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其他作品也多次獲獎,學生參加山東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銅獎、金磚國家技能大賽獲二等獎。
此外,聯合主持建設《儒家文化與魯班工匠精神傳承與創新》《古建保護技藝傳承》《古建保護技藝傳承與創新》三個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資源庫,充分利用精品線上教學資源,促進學生主動式、協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學習,形成開放、高效的新型教學模式。
優秀畢業生: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就業質量高,發展前景廣。
學生優秀作品:
聯系方式:QQ群名稱:古建專業2024招生群,QQ群號:784718546
智慧城市管理技術專業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集成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論和新模式。
智慧城市管理技術專業是一個技術實踐型專業,是學院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以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所運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中心,開展智慧城市信息采集分析處理、智慧城市運維與治理和智能城市設計等研究和實踐,培養具備城市信息化管理、無人機航飛及傾斜攝影建模、城市信息化模型制作、智能城市設計等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行業發展與人才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重要舉措,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實施“強國”戰略、實現“強國”建設,尤其是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中國。同時,該專業以服務數字山東建設、山東數字經濟為核心,助力山東城市數字化產業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索智慧城市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數字化應用場景培養具備數字化知識、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技能的人才,是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智慧城市管理技術專業精準對接國家及山東省智慧城市、數字化技術發展領域,是數字化經濟發展背景下產生的新型專業領域,行業人才需求非常大。
專業特色:依托虛擬現實技術,創設沉浸式教學環境,進行智慧化課程教學,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跨界交融,讓學生掌握多種數字信息化技術,可在城市信息化管理行業、智能城市設計行業、城市信息采集分析等行業馳騁;培育具備數字化設計知識、數字化管理技能的多場景適應性新興人才。
培養目標: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面向智慧城市、虛擬現實等行業企業,培養從事智慧城市管理、城市信息數據采集分析,三維傾斜攝影建模、數字孿生城市信息模型制作等工作,具備嚴謹科學、安全操作、誠實守信的職業素質,掌握智慧城市管理技術領域的專業知識,具備較強的數字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懂技術、善操作、會管理”的前沿型、發展型、創新型、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師資團隊:教學團隊由校內專業教師和優秀企業導師組成,除了企業導師的親臨授課,定期聘請行業知名專家到校進行專業講座和指導。教學團隊共有25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山東省住建廳專家委員會專家4人。獲得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山東省高等教育科學技術獎、山東省規劃設計成果獎幾十項;教師研究課題50余項,獲得省級、國家級獎項三十余項;教師在全國正式出版刊物上發表論文和編著教材幾十項;完成社會服務活動近百項,均獲得當地政府的好評。
主要課程:智慧城市運維與治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三維數據模型制作、無人機飛行與應用、BIM建模技術、CIM應用與發展、市政基礎設施規劃與管理、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虛擬現實技術、3DMAX、物聯網技術與應用、數字孿生城市、智能城市設計、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
實踐教學:以信息化管理為手段,建設“學生自管、教師監管”的開放式實踐教學環境,引進智慧城市管理行業領軍人物、企業一線設計師等進駐學校。本專業現有智慧城市實訓室和數字孿生實訓室。該實訓室配備高性能工作站、超高清LED顯示屏、全息投影設備、行業版無人機、無人機模擬器、智能機器人和VR頭盔。該實訓室開展城市信息模型、無人機航拍及傾斜攝影建模、VR虛擬現實操作體驗、全息投影等實訓。主要的實訓平臺是智慧城市管理教學平臺,將對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平臺,與省內各地市CIM平臺互通共享,構筑智慧住建大數據平臺。同時,構建數字孿生城市平臺,將城市中的物理空間按1:1比例實景還原,實現線上一個城,線下一個城。數字孿生城市模型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VR\AR\MR體驗,呈現歷史文化名城或未來城市空間,同時開展智慧城市新技術培訓、智慧城市參觀體驗和研討。
學生作品 :
校企合作企業:智慧城市管理技術專業先后與山東正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訊飛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大陸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盈嘉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濟南尚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光輝城市(重慶)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良好的校政企合作關系,為學生頂崗實習、工學交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專業技術證書:全國GIS應用水平工程師證書、信息技術處理員證書、“1+x”BIM建模師證書、“1+X”虛以現實應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ITAT教育工程職業技能證書、數字孿生城市建模與應用證書、測繪地理信息智能應用證書、智慧社區集成與運維證書、城市信息模型集成與應用工程師證書。
就業方向:服務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行業,畢業生能在城市管理、智慧城市信息科技公司、地理信息技術服務、城市規劃設計等單位,從事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工程師、城市信息數據采集分析師、數字孿生城市工程師、CIM模型師、智慧社區管理師、智能城市設計師等工作。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錄取專業代碼:院校代碼:E080,專業代碼:440202 智慧城市管理技術
學制:3年
聯系人:黃老師、曹老師
電話:15305318767 15806602154;QQ群:659924147。
來源: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