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郵今年本科招生首次突破四千人,實施“專業志愿0調劑”等新政策。
5月17日恰逢 “世界電信日”,北京郵電大學舉辦2025年校園開放日暨高水平拔尖創新型本科院校專場高招咨詢會,吸引了6000余名考生和家長參觀咨詢。
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透露,今年學校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為4120人,首次超過4000人,較去年增加220人,面向全國31個省份招生。同時,該校今年新增低空技術與工程等交叉學科專業,新增與中國政法大學的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以及校內的三個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
北郵今年招生將實施“專業志愿0調劑”
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彭木根介紹了今年學校招生政策的新變化。
首先“三個0”。彭木根介紹,一是考生專業志愿0調劑,北郵今年將在所有省份實施“6保1”的保專業政策,考生報考該校普通理工科專業組,若考生報滿6個專業且不重復,提檔后將錄取至所報考的專業志愿之一,不會出現專業調劑。
二是轉專業申請零門檻,學校對于除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外的其他專業,實施轉專業申請零門檻政策,“轉出不設限、轉入有考核”,大一上學期結束和大一下學期結束時,各有一次申請機會。三是本碩博貫通培養實驗班“元班”保研比例零差額。
另外,北郵今年招生將實施“三個100%”。一是理工科普通批次投放100%優勢特色專業,包括未來學院元班、通信工程、電子信息類、計算機類、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等專業;二是專業大類100%相近或相似專業無冷門,專業分流時不存在同一大類冷熱專業差別明顯的情況;三是人工智能通識教育100%全覆蓋,所有專業設置“前沿交叉技術”“AI+專業交叉”兩個專業課程群。
記者了解到,北郵今年新增了“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招生計劃60人,作為交叉學科專業,培養涉及信息通信、計算機、人工智能、自動化等多個領域。
同時,北郵今年新增多個聯合學士學位和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除往年已經實施的與對外經貿大學、北京電影學院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外,今年新增和中國政法大學“智慧法學”聯合學士學位培養項目,以及校內的“應用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通信工程”、“大數據管理與應用+人工智能”三個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
此外彭木根介紹,北郵人才培養還有“三個高”,一是高保研率的人才培養實驗班;二是高深造率,2024屆本科畢業生深造率達65.61%,2025屆畢業生保研整體平均比例超過31%;三是就業質量高,每年有60%的畢業生聚焦通信網絡、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高新技術領域就業,超過80%的畢業生去往國家戰略導向和行業領軍企業就業。
2024屆本科畢業生深造率達65.61%
據悉,北京時間2025年5月17日12時12分,我國在東風商業航天創新試驗區使用朱雀二號改進型遙二運載火箭,以“一箭六星”發射方式,成功將“北郵二號”與“北郵三號”衛星發射升空。回傳的衛星遙測數據顯示,“北郵二號”與“北郵三號”衛星發射升空后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遙測參數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
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續梅介紹,衛星的成功入軌標志著我國空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將有力提升我國在 6G 空天信息基礎設施等前沿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續梅指出,這背后也體現了北京郵電大學的人才培養成果——從系統設置到軟件編寫,從載客測試到反復調試,學生團隊全程參與其中,打通了實驗室到產業線的創新路徑,在夯實專業知識的同時,把產業需求嵌入到培養鏈條,讓學生提升綜合能力。
續梅介紹稱,北郵畢業生已經成為支撐國家信息通信產業發展的骨干力量。以2024屆畢業生為例,學校整體畢業去向落實率接近95%,其中研究生落實率為98.29%,2024屆本科畢業生深造率達65.61%。在用人單位的評價當中,學校畢業生職業發展潛力認可度達到98.67%,學科專業與崗位匹配度為98.74%,能力與崗位適配度達到98.9%。
“當前我們正處在科技加速演進的時代,創新發展對育人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質量的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培養滿足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的核心人才,是當下高校共同面臨的改革課題。”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表示。
徐坤指出,學校在數字化人才培養上持續發力,“智能技術支撐下的規模化教學”和“泛在資源供給下的個性化學習”相結合,一體化推進未來教師、未來課堂、未來學校和未來學習中心的建設,打造“無邊界大學”,促進智能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
據悉,該校建設了ICT智教大模型融合平臺,串聯起了覆蓋思政教育、知識學習、科學研究、實踐實訓、資源服務、校園生活等10余方面的教育教學數字化應用,打造了AI應用超市,形成了一個能夠資源自主調度、知識交叉學習和教研全時在線的教育新空間。“學生不但可以利用這個平臺一鍵解鎖專業學習資源,還可以根據需求一鍵組裝交叉學習模塊,獲得個性化選擇與交互體驗。”當前該平臺的部分應用已經推廣至國內外550余所院校。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